中国文化联盟网

《未来的来临》王艺卓油画个展在上海举行 收藏
2018-12-12 17:34|未知 |

        2018年12月12日 《未来的来临》王艺卓油画个展在上海举行。

“你从事艺术不仅仅是在你很享受他的时候,

还有讨厌这个世界或者是很烦恼的时候,

生活给予了我许多的情感和向往,

使我从中感受到,

自我的存在。”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650.jpg

王艺卓,杭州人,2012年以专业第一名考入中国美术学院,201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杭州的春天是最让人沉迷、深陷其中的。小帮主选了一个美好的黄昏,如血的夕阳洒在艺卓工作室的地上,两盏香茗就着专属于春天的糕点,我们的访谈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艺卓,那么“个性少女”这四个字是再合适不过的。这种个性既体现为她的叛逆,也体现为她的灵气。王艺卓的老师封治国回忆道:“在上学的时候,她就对课堂作业十分的抗拒。然后,一旦离开学校,她内心的那种创作冲动就完全释放出来了。在本科毕业创作时,她突然拿出了一个系列,作品冷静而平面,并带有对色彩强烈的表现欲望,让我们大吃一惊。”小时候总是听家长们会说,“淘气的孩子都聪明。”,虽然这也并不绝对,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历史上那些灿若星辰的才子佳人,大多数也是叛逆着并快乐着。

艺卓的事迹让我想起了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世说新语》里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谢安在一个雪天和子侄们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谢安的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其比喻精妙而受到众人的称许。后来,谢道韫就与蔡文姬、班昭等人一起成为了古代才女的代表,被成为“咏絮之才”。她与艺卓这种早慧的表现,就如和氏璧的光芒一般内敛,时隐时现。但假以时日,终将会真正的展示出来,成为行业里的一代宗师。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658.jpg

艺卓的芳华是令人羡慕的,她既有横溢的才华,也有非凡的成绩。93年出生的她,如今已经大大小小参加过好多次国际大展,获得过好多次重量级奖牌,甚至在去年,还举办了一场名为“迷之界限”的个展,可谓是成就非凡。但是若是提及她的父辈,你或许会对这样的成就能够稍稍作些理解。艺卓的父亲,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王羽天,以新古典主义风格闻名。尽管艺卓正在不断突破父亲留给自己的创作范式,尽管她正在为画出这个年代应有的特点和个性而奋斗,但每一个人都会在灵魂中深深的烙下家庭背景的印记,

        王艺卓近期的作品明媚欢娛,鬼魅闲散,弥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她的画面构成简洁,布局大气,着色优雅,笔调散淡。她将自己的视野锁定在自己的游玩与旅途之中,锁定在异域风情和世外桃源之中,宁静疏离的画面中隐藏着青春的燥动,我喜欢她画面中这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这是对自然和青春的礼赞。她的这些享乐主义的画面背后是一个九零后美丽女画家坚定执着的创作信念和追求。

       艺卓的状态的确不错,她真诚的面对生活,记录描绘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事物,画得那么多而且效果也很棒,对一个本科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创作劲头和收获实在是来之不易的。

        我是看着王艺卓长大的,她幼小时候样子我都能够轻易想起。看到她能有今天这样不俗的表现让我非常开心,他们这一代人正好是我们的下一代,无疑在这其中她是非常优秀的一位。

———常青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701.jpg

艺卓从小便生活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师大院里,她看着老师们慢慢变老,老师们看着她慢慢长大。她与院里的大人们可以说是一种“亦师亦友亦亲人”的关系。看着她成长的老师们对于艺卓现在的成就,不可谓不欣慰。

王艺卓的绘画,以平面色块与几何硬边构建自己认知的世界,有一些波普,又有一种远东的神秘性,具有很强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着她一直以来对色彩的敏感,这是一种天赋,一方面也折射出她长期对绘画平面性的研究和兴趣,最近的作品完成度愈来愈高,面貌也愈来愈成熟,真实的反映九零后新一代绘画人对绘画的态度:时尚、锐利、感性和最大化的视觉冲击,同时如此多的作品也显示着她的勤奋和活力,她画中主题多样,人物多是自身生活的状态和对青春图像化的抒情,尤其喜欢她的几幅含有动物形象的作品,有很强的女性绘画特征,纤细敏感,最后也祝她越画越好! ——邬大勇

王艺卓很有个性。在我的印象中,她对于课堂作业十分叛逆,几乎很少见她认真完成一幅习作。其实我很理解,一个自幼即承庭训,尔后又在美院附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学生,早已厌烦了课堂上的那一套。然而,一旦离开学校,她内心的那种创作冲动便完全释放了出来。王艺卓始终在很淡定又很执拗地寻找,她既不想离开具象绘画,又不愿意回到那种学院气。或许是由于家学的影响,她很在意形式的表达,也很在意由形式而生发的图式感觉。在本科毕业创作时,她突然间拿出了一个系列,作品冷静而平面,并带有对色彩表现的强烈欲望,让大家感到颇为吃惊。就在几天前,我看到王艺卓这一批新作,作品显然是从毕业创作中脱胎而来,但已悄然褪去了某种生涩。画面结构单纯,有框架式的力度,色彩语言和选型语言十分协调,依稀透露出一种明确而自信的姿态。画面舒展,也隐约暗示着对霍克尼的偏爱与借鉴。可以说,作品所呈现的整体画貌远较毕业创作时成熟,这是一种难得的早慧气质,假以时日,这种气质必将以更加鲜明的面貌展现出来。我们期待着这一天。一一一封治国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720.jpg

王艺卓家庭是艺术世家,绘画是她家庭的第一主题,她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作品多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但是恰恰相反,王艺卓的作品呈现出来与她父辈截然不同的气质,大胆奔放。在我的印象里,她绘画的技巧性并不是在班里最出跳的,她的父亲曾经与我交流过他对女儿的担忧,没有按照他设定的道路发展,但是我并不担心,我认为她对画面有自己与生俱来的悟性。绘画没有对错,她不喜欢绘画做无趣的重复,对色彩大胆发挥,这在油画系一工属于很另类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她创作的脚步,用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活。王艺卓是一个内心很强大而且非常细腻的女生,通过作品的积累,风格的转型,我相信她的作品会越来越成熟。

——崔小东

王艺卓近期的作品明媚欢娛,鬼魅闲散,弥漫着浓浓的浪漫主义气息。她的画面构成简洁,布局大气,着色优雅,笔调散淡。她将自己的视野锁定在自己的游玩与旅途之中,锁定在异域风情和世外桃源之中,宁静疏离的画面中隐藏着青春的燥动,我喜欢她画面中这种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这是对自然和青春的礼赞。她的这些享乐主义的画面背后是一个九零后美丽女画家坚定执着的创作信念和追求。

艺卓的状态的确不错,她真诚的面对生活,记录描绘生活中点滴的美好事物,画得那么多而且效果也很棒,对一个本科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创作劲头和收获实在是来之不易的。

我是看着王艺卓长大的,她幼小时候样子我都能够轻易想起。看到她能有今天这样不俗的表现让我非常开心,他们这一代人正好是我们的下一代,无疑在这其中她是非常优秀的一位。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常青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730.jpg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王国维所认识的人生有三个境界。艺卓对绘画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波动的漫长过程。在她这儿,第一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小的时候,看到爸爸在桌边作画,觉得很好玩,就非常喜欢,便天天练,天天画,画笔一刻也放不下来。第二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大后,当她开始决定以艺术创作为目标的人生路的时候,开始为了应付考试而画的时候,就慢慢觉得画画是那么的无趣与功利。第三境界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画着画着,蕴藏在艺术创作背后深层的乐趣也就自然而然地被艺卓挖掘出来,她在此中收获了认可与愉悦,并对其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说到王国维,自然会想到陈寅恪。在王国维沉湖自戕后,陈寅恪为其写了副挽联:“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艺卓目前的创作,也正是在追求这种思想上的独立与自由。在她看来,绘画和单纯的描绘是两回事,抛开透视,抛开写实主义,也许艺术家最大的责任不是转述,而是一种创造,服务于画面或是服务于内心。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732.jpg

“大卫霍克尼晚期的作品给了我不少启发,他用iPad画了不少作品,记录很生活的东西,方便又及时,我觉得创造无处不在,新的时代,材料只是一种艺术语言,然而我向往的绘画我想就是把现实打散后再重组。这两年我对艺术的理解,也是随着自己的成长有了不一样的解读。我人生不能待在一个小框框里看待问题,就像画画不能只在乎细节,对整体的把控和每个因素的协调是我比较在意的。所以或许我慢慢地会去尝试抽象画。”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723.jpg

微信图片_20181212170735.jpg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