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文化周末《唐卡艺术》 收藏
2016-03-30 09:50|中国网 |

    唐卡是一种用金、银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织物上、皮革或纸上进行描绘而成的工艺品,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由于唐卡的绘制工艺复杂、用料讲究、色彩艳丽,一直被看作是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本期文化周末带您一起走进这一神奇的艺术···

 

    1、诵经备料

    唐卡的创作过程非常讲究、复杂。会之前要想活佛问仆,选择吉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一边诵经,一边备料。然后经过准备画布、定位起稿、着色、勾线、描金、开光加持等过程。绘制一幅简单的唐卡需十几日至几十日,复杂的唐卡要数月至几年。颜料都选用天然物,色彩保持时间长,百年不变色。

    研制画料

    唐卡多为重彩画,颜料配制十分讲究,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用金、银(画面的金色部分以黄金制成,银色部分以白银制成)、珊瑚、珍珠、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矿物原料,以及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原料,勾线着色后,绘制于打磨的棉布上。

2、处理画布

绷展画布

    画布布料选用的是平滑稍厚的白棉布,上面不能有任何污点、小孔或裂缝,将裁好的画布洗净晾干,绷到绷架上。然后将胶涂在画布两面,涂胶的好坏决定了唐卡画面的彩色颜料的上色质量。涂好胶水的画布经过阴干后就可以上白底了。在干透的画布两面均匀地涂上温水泡制的白土汁,使布面细孔被填塞,表面变得平滑。

打磨布面

   磨制画布需要两道工序,即粗磨和细磨。先是数次的粗磨,上好白底的画布阴干后,用手感略粗的磨石轻磨,打磨的顺序总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每次打磨都要阴干一次。细磨是画布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为了便于构图上色,首先在凉水中调入少量的胶,在画布正面均匀地涂抹,阴干后用光滑的磨石打磨三至五遍。

 3勾勒底稿

起早构图与造像度量

   唐卡的起草构图是整个绘制流程的基础,这一步骤是按照唐卡的造像度量规则,将要绘制造像的尺寸、比列、位置做了相应安排。通过打线素描先画出神、佛像的骨架并确定比列,然后画上衣服、璎珞、宝冠及法器等,最后再画上山水、幸运、花草、鸟兽房屋等。神、佛像的绘制有严格的度量标准,画师要经过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的很好。

4染色勾线

唐卡着色

   按照之前的草稿构图对唐卡进行上色,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画师按顺序先对面积较大的衣饰进行着色,然后是天空、静物、地面,面部要到最后才上色。为使各部位颜色深浅有变化,着完色后要对各种颜色进行加粉处理,使其有明暗变化。

唐卡晕染

   晕染是为了弥补平涂着色立体感不足的一种色彩渲染法,通过晕染可以使两种颜色的过渡自然流畅,赋予唐卡绘画中的事物真实的质感与立体感。

唐卡勾线

   勾线是唐卡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勾线是用尖细的笔尖勾描出人物的肌肉、衣饰、北京的山石、树木云彩等。唐卡的勾金线是将纯金磨成细粉末,加水和胶调匀,涂绘、勾勒在画布上,再用宝石笔头的硬度打磨,使其发光,整幅唐卡就会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了。

5开眼装裱

唐卡开眼

   这是绘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开眼也是整幅唐卡的点睛之笔。轻轻一笔,赋予唐卡画像生的灵气。画完以后,由高僧活佛开光加持,用朱砂在唐卡背面写上经咒,使唐卡具有“身之所依”的特性,以保佑结缘人平安健康。

装裱

   (1)唐门(也称为敦嘎或托居)在标准的西藏唐卡中,地边(也称为地玉)正中还缝着一块绵缎。这块绚丽精美,大小不一的锦缎,或方或长,形状不一,藏文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