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告别鄂豫皖 长征到陕北——访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李其华 收藏
2016-07-25 20:21|《中外名流》杂志 |

      李其华  1918年生于湖北红安。10岁参加儿童团,13岁当红军。参加了首战平型关、晋察冀反扫荡、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东北三下江南、辽沈、平津战役,湘西、衡宝和桂北战役。1950年10月入朝参战,时任志愿军38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1953年回国后入第一军医大学学习,毕业后先后任后勤学院卫勤系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校长、政委,第二军医大学校长。“文革”后任总后卫生部政委、解放军总医院院长、院党委书记。半个多世纪来,他为我军的医疗卫生工作和军队卫生院校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任总医院院长期间,根据党中央和军委首长的指示,为一大批受迫害的老干部查体、治疗、重返工作岗位,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受到各方面好评。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笔者拜访了红军老战士、解放军总医院原院长李其华。88岁高龄的老院长红光满面,鹤发童颜,腰板硬朗,走路稳健,举手投足仍不失当年征战沙场的风采。
      1934年11月,李其华所在的红25军,告别鄂豫皖根据地人民,开始了长征。红25军广大指战员,以坚强的革命意志,排山倒海的雄心壮志,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历时11个月,于1935年9月胜利到达陕北。
 
跨越平汉线    恶战独树镇
 
      1934年11月16日,根据党中央和鄂豫皖省委的决定,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率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湖北罗山河家冲西进。在此前,鄂豫皖苏区五分医院抽调吴子南等20名医护人员充实红25军医院,钱信忠任院长,吴子南任副院长。李其华有幸也调入红25军医院。该院有看护班2个,通讯班、担架班、担夫班、炊事班各1个。男看护员15名,女看护员7名,人称“7仙女”。红25军医院紧张有序地带上所有的医疗器械、担架和必要的药品整装出发,每人准备了三天干粮、几双草鞋。
      鄂东北区的敌人,有东北军9个师和“追剿纵队”5个支队共40个团。11月17日,红25军乘敌人尚未完成追剿部署,突然秘密快速行动,于当晚由信阳南之东双河与柳林之间越过了平汉铁路,经青石桥、黄龙寺等地,很快进入桐柏山区。蒋介石闻讯后,急令“追剿纵队”和东北军第115师跟踪追击;令驻河南南阳、方城、叶县的庞炳勋40军和驻湖北老河口的肖之楚第44师迎头堵截。老蒋企图以30个团的优势兵力,乘红25军脱离根据地、孤军远出之际加以包围消灭。
 
李其华1960年留影
 
      红25军为隐蔽向北行动的企图,继续向西挺进,直抵桐柏县城以西的洪义河、太白岭一带,以少数部队佯攻襄阳,致使各路追堵之敌向襄阳调集。正当敌形成合围之势时,红25军于22日从襄阳县城以北掉头东去,在保安寨冲破追剿纵队的堵截,而后转向东北。23日黄昏,由中共鄂豫边工委书记张星江带路,绕道平氏镇、沁阳城东,经马谷河、刘家铺北上,到达驻马店西北地区。
      在某种意义上说,长征时军医院的同志更辛苦。途中,要与作战部队一样,行军打仗扩红、救死扶伤、宣传鼓动;一到宿营地,就要抓紧到各部队巡诊治病,为脚上打泡的战士治疗,教会大家如何烫脚、疗泡。同时还经常为沿途群众诊治疾病,宣传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和北上抗日方针,动员群众勇跃参军。
      李其华10岁参加儿童团,乡、村苏维埃的干部都叫他“精灵小鬼”。13岁参加红军,个子虽矮,但很聪明,在军医院很活跃,干活手脚麻利,爬山、窜树林动作灵活,是看护班有名的“精灵鬼”,送信、搞粮食等任务都派他去完成。        
      从沁阳城向北,村庄稠密围寨林立,地主豪绅盘踞,大多拥有武装,有的还配有土炮,红25军常遭遇地主武装袭扰。为减少前进的阻力,军长政委召集会议,进行政治思想动员,要求部队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大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严守群众纪律,不打土豪,不进围寨,秋毫无犯。
 
老红军战士李其华
 
      11月26日,红25军为迅速通过许(昌)南(阳)公路,向伏牛山挺进,以224团、225团和军直属队为前梯队,以先行出发的223团改为后梯队,阻击尾追之敌。这天,恰遇寒流,雨雪交加,天寒地冻,红军战士衣着单薄,饥寒交迫。许多同志的草鞋被泥泞粘掉,赤着脚奋勇前进。
      恶战独树镇。翌日凌晨3时,前梯队224团进至方城独树镇,准备通过许南公路。然而敌40军115旅和骑兵团已于两小时前到达,抢占了我们要通过公路的马庄、七里岗、砚山铺一带阵地,向红军猛烈攻击。先头团仓促应战,被迫后撤。军政委吴焕先及时赶到,指挥部队坚决顶住。他从交通队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呼:“同志们,生死存亡的关头到了,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他率领部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生死搏斗。这时,副军长徐海东率223团跑步赶到,立即投入战斗。刚离开鄂豫皖苏区,军直属半数没有枪、没有手榴弹,李其华等医护人员,在院领导带领下用木棍、石头、砖头,与敌人拼杀。经过一次又一次恶战,部队终于突出重围。傍晚,雨雪未停,部队由地下党同志带路,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急速前进。27日拂晓,红25军223团、225团,击退敌第4军骑兵5师和115旅骑兵团的进攻,先后渡过澧河,并掩护军直属队和224团过河。从此,全军经由神林、熊背、下汤等地西进,终于进入了伏牛山地区。
 
李其华于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 
 
挺进陕西南    激战瘐家河
 
      进入伏牛山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很快了解到,这里地域狭窄,人口稀少,粮食和物资缺乏,在此创建根据地比较困难。加上敌40军追剿纵队主力相继进山,红军难以立脚发展。省委决定红军继续向西,挺进陕西南。
      12月4日,红25军到达卢氏河附近,发现敌第60师已在卢氏河五里川、黄沙镇一带构筑工事,控制入陕要道。“追剿纵队”1、2、3支队5个旅10个团,相继跟踪到庙子、栾川一带,红军处于前堵后迫的境地。军首长决定改变入陕路线。12月5日,先派手枪团在朱阳关以东虚张声势“号房子”。当晚,主力部队却沿着一条“72条文峪河,25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直插卢氏县城。天明后,红25军将敌60师筹谋多日的堵击防线置于屁股后,12月8日经铁锁关进入陕南。
      12月10日上午,敌60师突然由鸡头关方向奔袭而来,红25军在瘐家河东山的排哨发现敌人,立即向敌开火。敌360团就抢占了东山坳口的有利地形向我军发起猛攻。副军长徐海东率223团猛烈冲击,夺回了东山坳口,224、225团跑步抢占坳口南北两侧高地,协同223团将进攻之敌击退。激战中,副军长徐海东身负重伤。敌355、357团相继增援,全线展开争夺战,此时军长程子华也负重伤。李其华参加的救护组直接参战,向冲上来的敌人投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把负伤的战友背下去。两位军首长先后负伤,他们在阵地上先简单包扎一下,再用担架送到安全地带。 
      军政委吴焕先沉着指挥部队,以刺刀对刺刀英勇反击。224团团长叶光宏一条腿被刺断,仍坚持指挥。该团7连一挺轻机枪接连牺牲了3名射手,但机枪始终没有停止射击。战至黄昏,红25军经过20多次反复冲杀,以不足3000人的兵力,粉碎了20余倍于己之敌的围追堵截。
 
李其华和老伴参加老战士合唱团合影
 
创建根据地    威逼西安城
 
      1934年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瘐家河召开常委会,会议作出了《关于创建新苏区的决议草案》,这对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红25军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同一天,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政治部的名义,编印了《什么是红军》等传单,就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及有关政策,向新区广大群众进行通俗而有力的宣传。
      1935年1月初,红25军在唯南地区再度南下,9日攻克镇安县城,歼敌保安队一部,救出大批“抗捐犯”,缴获许多棉花、布匹,解决了全军冬服问题。然后乘胜在南部郧西、洵阳、镇安、山阳四县边界地区横扫民团,消除反动势力,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1500多户贫苦农分了土地、粮食和衣物,红军很快在镇安、郧西和丁家坪建立了第一批区乡苏维埃政权,部队也补充了400多名新兵。到1月底,红25军在四县边界开辟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紧接着红25军在陕东南的兰田、商县、山阳、镇安、榨水五县边界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扩大红军,创建了陕南第二块革命根据地。
      3月10日拂晓,红25军在郧西县华阳镇石塔寺设伏。当敌人第一次围剿的敌警备2旅两个团进入伏击区,红军突然出击,向敌猛攻,打垮敌5个多营,毙伤200余人,打伤敌旅长张飞生,俘敌400余人,缴获枪支500余支和大批物资。战后乘胜建立了7个乡的革命政权,并成立了华阳革命委员会,组建了华阳、茅坪两支游击队、数支抗捐军。至此,初步在陕南建立了第三块革命根据地。尔后,红25军进到豫陕边的唯南、商县、商南、卢氏四县边界,先后在孙家山、桃坪、庆池子、刘家花屋、腰区等地建立了一批区、乡政权,创建了第四块革命根据地。在陕南的几个月中,李其华一面动员伤愈的战俘加入红军,一面深入村村寨寨,在给群众治病时,动员青年参军,他做“扩红”工作成绩斐然。
      红25军入陕5个月,取得一连串胜利,先后攻占5个县城,到5月初,主力已发展到2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发展到2000多人。4个根据地人口近50万,耕地面积达90多万亩,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初步建成。
      为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红25军北上商县、唯南,南袭荆紫关。荆紫关是鄂豫陕三省交界要地,在敌第44师后方临时补给站,由反动民团一个营固守。红25军手枪团化装成敌44师部队,6月15日远程奔袭60多公里,于16日午前到达荆紫关。手枪团不费一枪一弹,先缴了警戒部队的枪,然后迅速逼近荆紫关城下。守敌发觉后,急闭城门并开火,我223团跑步赶到,搭人梯攻进城,歼敌44师一个多连和民团一营,活捉敌44师军需处长,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6月29日,敌陕军警备第一旅唐嗣桐部尾追到黑山街附近。为诱敌深入,红25军与敌一接触即后撤。7月1日,敌警一旅追到袁家沟口。此日拂晓,我223团首先从北面发起攻击,敌人向西溃逃,又遇225团居高临下迎头痛击。此战,军医院除派出担架队抢救伤员外,李其华等青年战士随主力投入战斗,抓了不少俘虏。激战中天公作美,突然一阵大雨一阵冰雹,敌人乱作一团,失去了战斗力,为我军夺取胜利创造了条件。是役,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40挺,长短枪1000余支。这是红25军第二次反“围剿”以来取得的第二次大胜利,振奋人心,鼓舞士气。
      袁家沟口战斗后,根据鄂豫陕省委的决定,红25军带领第四路游击师,转到外线行动,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城,敌人大为震惊。这一胜利,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宣告了蒋介石企图在三个月内消灭红军的阴谋彻底破产。
 
先期到陕北    迎接党中央
 
      1935年7月,红25军根据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进行了西征北上的思想动员和物资准备,将第四路游击师和部分痊愈的伤员补入部队,踏上了继续长征之路。7月中下旬,先后在盘屋、店子头和马召镇,两次打退陕军的尾随,经庙子台、甾凤关向西北推进。8月初,副军长徐海东率部及手枪团等先后攻下甘肃两当、天水、秦安等县城,并切断了陕甘交通大动脉西(安)兰(州)公路,打乱了敌人围截红军的部署。
      8月中旬,红25军沿西兰公路东进,攻克隆德县,活捉敌县长、保安团长,连夜翻六盘山,直逼平凉县城。8月21日,部队经泽川县四坡村时,山洪暴发,内河水突涨。军直属队和223团被阻于内河北岸,此时,敌35师104旅1000余人突然袭来。军政委吴焕先带领军部交通队和学生兵100多人,直插敌人侧后,他指挥部队从侧翼向敌人发起冲击。激战中,吴政委不幸中弹牺牲。吴焕先是鄂豫皖省委、红25军的卓越领导者,他的牺牲,是红25军的重大损失,全军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将敌人压到了一条烂泥深沟里全部歼灭。吴政委牺牲后,省委常委临时商定由徐海东兼任军政委和省委书记。
      9月初,红25军打退了敌骑兵团和步兵210团的跟踪追击,沿陕甘边界的崇山峻岭继续向北挺进,沿途基本无人烟,也无粮可筹,最后全军断粮,饥不可忍,不少战友走着走着就昏倒在地。正当十分困难之时,恰来羊商贩,军经理处买下几百只羊,解了大家饥饿之苦。
      9月7日,红25军到达合水豹子川,中共鄂豫陕省委召开会议,决定程子华代理省委书记兼军政委,徐海东任军长。会后,红25军继续北上,抵达保安(志丹)县永宁山,与陕甘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陕甘党组织、红军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声中,开进永坪镇。至此,红25军历经11个月,于1935年9月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长征。——《中外名流》访谈·纪实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