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共和国功勋 新时代先锋——记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原所长 收藏
2016-06-14 23:27|《中外名流》杂志 |


1992年4月赵国忠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时留影

 
     为表彰赵国忠同志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于2009年、2011年先后授予他“共和国功勋人物”、“时代先锋——中国优秀共产党人”荣誉称号。
     记者最近专程拜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国际片)正高级职称评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原所长、资深翻译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驻埃及大使馆海陆空原代理武官、总参二部退休干部赵国忠教授。
     走进赵老明亮的客厅兼书房,书卷气扑面而来。一面墙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他参与编著的研究中东问题的几十种学术专著和已出版的中东国家《列国志》,写字台上是他每天必读的10多种报刊,靠近窗台是他工作用电脑。
     已届耄耋之年的赵老,仍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声音洪亮,一身学者风度,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赵老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所经历的从事中东问题研究一波三折、风风雨雨的60年……
   

投身国防学东语  研究中东献青春

     赵国忠,1932年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市一个富商之家。父亲曾是上海一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兼温州分公司经理。赵国忠年少时,家庭生活十分富裕,读小学、初中都聘请家庭教师。1948年考入上海南洋中学读高中,1950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因为学习成绩优秀,被推选为学习部部长。学生会正副主席均为地下党员,他经常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为此,1951年高中毕业时,义无反顾地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军到华南军区军政干校学习,担任班长兼团支部宣传委员。军政干校毕业后,原准备到朝鲜当审俘翻译,因英语翻译已满员,便由总参二部选派到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阿拉伯语专业学习,系主任是著名国学大师、东方学家季羡林教授。当时,我国尚未与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总理兼外长高瞻远瞩,及早着手培养从事中东研究和阿拉伯语教学的干部。赵国忠所在的1952级学生共5人,毕业后有2人赴埃及留学,1人派驻埃及大使馆武官处任第一任阿拉伯语翻译,1人后来是外经贸部中东处处长,24岁的赵国忠回到总参二部,先后任主管中东事务的参谋、组长。这是他人生的一个大转折点,从此,他将青春奉献于我军研究中东的国防事业。
 


1981年10月6日埃及武装部队节在阅兵观礼台上,二排中部右为赵国忠,左为副武官王金岭

 

     1959年3月,根据总参统一部署,赵国忠赴甘南军分区独立二团三营下连当兵,少尉军官戴上了列兵军衔。正巧遇上以达赖为首的上层反动集团发动反革命叛乱,甘南军分区部队奉命执行“平叛”任务,他参加了4次“平叛”战斗,经受了一次血与火的生死考验,这是他一生中最艰苦、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甘南川北地处青藏高原崇山峻岭之中,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最高的是5700多米的卡尔马盖山,气候寒冷,山上终年积雪。“平叛”行动前,各级首长进行了深入动员,宣布了行动纪律,指战员群情激愤,每人都写了决心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部队出发时全副武装,每人身背一支枪、200发子弹、3个手榴弹,够一周吃的糌粑、挂包、水壶,铁锹或丁字镐,背包、2人一条毛毯,负重足有三四十斤。 从兰州出发,经临夏、合作、碌曲、郎木寺到川北若尔盖,行程数百公里追剿叛匪,每天急行军几十公里。为出奇不易消灭叛匪,通常是昼宿夜行。部队二三月不脱衣服,不洗澡,身上长满虱子。学生出身的赵国忠不怕艰苦,不畏艰险,和年轻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山谷打伏击,草原追击战,每次都奋勇当先,作战勇敢。10个月的“平叛”战斗结束时,被九连评为“五好战士”。
      赵国忠参军时,他想的是决心放弃一切个人利益,放弃优越的物质生活,放弃考清华、北大、交大等名校,做个普通一兵。然而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他居然成了一名北大学生。他没有想到会一生从事阿拉伯语研究,更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成为我国研究中东问题首屈一指的专家。
      在北大学习期间,在学校党组织和校系领导的谆谆教育下,赵国忠逐渐认识到学习阿拉伯语是国防建设的需要,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需要。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1956年8月以优异成绩毕业,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北京市高等院校三好学生。
      在此之前,总参二部尚无人专管中东。当时周总理有指示,中央依靠外交部掌握外交情报,依靠中调部掌握政治政党情报,在军事情报方面,则主要依靠总参二部。赵国忠身感自己责任重大。
      1956年10月29日,中东地区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当时我国刚与埃及建交,与其他中东国家均无外交关系。为及时向中央首长提供有关中东的战况,赵国忠每天阅读驻埃及使馆发回的电报和新华社出版的《参考资料》,以及外交部近年内部印发的《阿拉伯国家概况》《中近东列国志》等,半夜收听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广播。这时毛主席要了解这场战争是如何打的?接到通知赵国忠和战友立即行动起来,他们找来一张一百万分之一的航空图,在上面盖一张透明纸,仔细地用红铅笔划上3条鲜明的以色列从西奈半岛进攻埃及的路线,派专人急送“中南海”。

 

      1981年10月上旬国务院副总理姬鹏飞(前排右7)作为特使参加埃及总统萨达特葬礼,期间与使馆同志合影右8为驻埃及大使刘春,左1为赵国忠
 
      从上世纪50年代起,由于美、英、苏等大国竞相争夺中东能源,促使中东地区政局动荡,军事政变频发。为此,赵国忠带领中东研究组及时编写有关材料供上级首长参阅。如1957年,赵国忠搜集资料编写了《中东军情》,翻译了在埃及军事杂志上刊登的《从埃及战争中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这是总参二部印发的第一篇阿拉伯语军事译文。
      1958年2月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联),同年4月阿联武装部队参谋长穆罕默德·易卜拉欣中将率高级军事代表团访华。赵国忠担任秘书兼翻译,每天写一份代表团活动简报。事前,他编写了《阿联武装部队介绍》《阿联军事访华团成员简历》等资料,接待代表团的总参首长十分满意。
 1963年,鉴于中东随时可能爆发战争的情况,他与组里同事特地编写了《西亚北非简明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该地区的人文地理、历次战争、大国在中东的军事部署和中东各国军事力量等情况。

 

出使埃及任武官  编译专著显才干

   “文革”期间,中央机关和大专院校的中东研究人员大部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中东研究被迫中断。党、政、军情报机构也遭受重大冲击。总参二部也只留下少量人员坚持工作。
     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总参二部亚非组密切关注着中东战局和形势的变化,搜集资料编写材料。此后不久,赵国忠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定为“重点人物”,两次进“学习班”交待问题。在这种非常情况下,他仍克服种种困难,撰写了《以色列军事情况》《阿联军事情况》《纳赛尔去世后的中东形势》等调研材料。
     1991年“九一三”事件后,赵国忠被指定为中东研究组组长。他参加总部和军事科学院同志组成的小组,一起编写了《美苏对中东、南亚的争夺》等系列材料。同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副主席对战况极为重视。10月13日下午叶副主席指示,要求总参于第二天早上报一份中东战况及发展前景的材料。总参作战部李副部长召开由总参有关主管局领导、参谋和军科研究员、“防突办”正副主任参加的紧急会议,与会人员一致推选赵国忠全文执笔。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同志们连夜加班工作,赵国忠写一部分,李副部长审改一部分,次日凌晨3时,一份题为《阿以战争简况及发展前景》的综合材料完稿,受到叶副主席表扬。

 

1997年3月,中国社科院海湾研究中心代表团访问科威特。中间为滕藤副院长,右边为赵国忠
 

      1975年11月,时任副总参谋长的伍修权将军任命赵国忠为驻埃及大使馆海陆空副武官(一秘),他成为总参二部派往阿拉伯国家第一个懂阿拉伯语的副武官。赵国忠在埃及工作6年,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曾三度任代理武官,受到张彤、姚广、刘春三任大使的一致称赞。

      驻埃及大使馆是我国在西亚非洲地区最大又最重要的使馆。赵国忠在武官处主要从事调研工作,他每天用三四个小时详细查阅《金字塔报》《共和国报》《消息报》《最后一点钟》《画刊》《军事》《陆军》《军事学院》等10多种阿拉伯文报刊,搜集有用的材料,分类剪贴成册,经过分析研究写成书面材料报送国内。他曾根据报刊上发表的公开资料,结合与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南斯拉夫等驻埃及使馆人员在外交活动中所获取的材料,编写了一份五万多字的《以色列军情》,受到姚广大使的表扬,姚大使批给使馆有关部门传阅。

      1981年10月6日,赵国忠以代理武官的身份参加埃及十月革命节阅兵,亲眼目睹了埃及总统萨达特遇刺的全过程,他用相机拍摄了萨达特总统受重伤后被卫兵抬出来时的照片,这张照片很可能是萨达特生前最后一张照片。他第一时间赶回使馆向总参二部起草报告,刘春大使阅后很满意,对他的工作效力十分赞赏,改为以使馆名义报外交部和总参二部。这是发回国内第一份有关萨达特遇刺的报告。
      赵国忠在埃及工作期间,除撰写了大量电报调研报告,还搜集和整理了百余份有关中东问题的基本情况材料报送国内,为我国领导人和外交部及时正确地处理中东事务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2000年1月,沙特阿拉伯王储(现国王)阿卜杜拉接见赵国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赵国忠配合姚广大使,根据国内指示协助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刘副总经理率领的航空工业代表团,与埃及副总统穆巴拉克(兼武装部队最高副统帅)谈妥了我国与埃及就一批作战飞机的卖买合同。
     1981年底,赵国忠回到国内,继续担任中东研究组组长。当时正值两伊战争爆发不久,研究组的主要任务是关注两伊战争的发展变化,及时编写材料上报。如《从胡齐斯坦之战看两伊战争的发展趋势》,《两伊战争交战双方的作战特点》《从美国护航看海湾地区的局势发展》。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后,研究组又接连编写了《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的目的和影响》《以色列侵黎战争的作战特点》《从以色列侵黎战争看现代战争的几个问题》;还翻译了美国军事专家加布里埃尔著的 15万字的《加利利和平行动——以色列与巴解组织在黎巴嫩的战争》。
     1986年三四月间,美国军事打击利比亚,中东研究组对美国的军事意图、作战特点及冲突的发展前景都作了研究分析,编写了5份调研报告,其中有2份获得部优秀成果奖。1987年赵国忠主持编写的《当前中东海湾形势及发展前景》也获得优秀成果奖。
     根据胡耀邦同志关于“对学员要加强国际政治知识教育”的指示,1982年中央党校成立了国际政治教研室,开设了国际政治讲座。赵国忠被聘为讲座教员,中央党校在两年内共开设此类讲座27次,其中赵国忠先后讲了《中东问题与美苏争夺》《战后中东形势》二课,赵国忠这些讲稿刊登在党校出版的《国际政治讲座》上。
     1988年,赵国忠虽不再担任亚非研究组组长,但他作为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研究员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兼职教授,先后为北大东语系、黄河大学研究生班、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全军情整干部集训班等单位讲授了《两伊战争和海湾局势》《阿以问题和中东和谈》等课程,深受师生好评。

 

                   社科研究挑重担  频出成果立功勋

    198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和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中东学会,是年7月在昆明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赵国忠应邀出席。这表明我国的中东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过去各单位各自为政、互不通气的状况,进入一个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紧密合作的阶段。1985年在西安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赵国忠被选为最年轻的副会长。1990年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赵国忠当选为常务副会长,主持学会的日常工作。1995年10月,赵国忠与日本中东学会会长板垣雄三、韩国中东学会会长沈义燮共同发起组织“亚洲中东学会联合会”,并先后担任副会长、首席副会长和会长。
    1991年1月,赵国忠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主管中东研究工作。次年4月,他接替葛佶同志出任所长。在他去西亚非洲研究所之前,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地区形势骤趋紧张。李慎之副院长主持召开海湾地区形势研讨会。会后葛佶所长委托赵国忠撰写了一份题为《美伊战争难以避免》的调研报告,其他同志也写了五六篇有关海湾局势的文章。这些调研报告对海湾危机的前景和结局作了客观的分析和预测,事后证明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为了加强对西亚非洲形势的研究,赵国忠决定本所办一份不定期的《西亚非洲调研》刊物,就中东非洲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提出看法和政策建议,供中央有关部门和院领导参阅,并从时效上弥补《西亚非洲》双月刊之不足。此刊物从1992年9月至2000年7月共出版了101期。
    赵国忠自从任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后,十分重视编撰关于中东研究成果专著工作。一是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湾战争后的中东格局》,1995年完成并出书。二是组织撰写《简明西亚北非(中东)百科全书》(社科院重点研究课题)。三是他与所党委书记温伯友、副所长杨光任主编,从1998年起编撰《年度中东非洲发展报告》,每年一本。他还担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国际军事约章编审,并为《简明中东百科全书》起草了编写大纲,邀请国内中东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参加撰写,1998年完稿。

 

2001年夏,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领导欢送3位前领导在所门口合影,前排左2为赵国忠
 

      2001年,赵国忠退休后,仍然从事业余中东研究,并负责中国社科院《列国志》中东国家和北京大学《东方文化集成》西亚北非文化编的审稿工作。1998年,西亚非洲研究所率先完成《简明西亚北非(中东)百科全书》和《简明非洲(撒哈拉以南)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后,即着手西亚北非国家《列国志》的筹划工作。《列国志》计划编写150余本,西亚非洲所承担56本,约占1/3。赵国忠起草了《列国志》编写大纲,被有关部门和出版社采纳。2002年,《列国志》被批准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同年8月社科院成立《列国志》编辑委员会,赵国忠为编委之一。这一课题规模之大、编辑人员之多、投入资金之巨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所未有过的。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赵国忠表示:要将自己的学识和专长,全部奉献给中东研究工作,奉献给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为此,他在退休后,仍然呕心沥血,勤奋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了中东国家《列国志》的编审工作,至2010年底,经他审改的《列国志》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埃及》《约旦》《阿富汗》《黎巴嫩》《伊拉克》《苏丹》《叙利亚》《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塞浦路斯》《沙特阿拉伯》和《巴勒斯坦》等17个国家(共500多万字)定稿出版。在编审过程中,他工作严谨,一丝不苟,不仅根据国外的有关资料进行情况核实、文字修改外,还补充自己掌握的新情况。对军事部分,他除了提供最新资料,修改也较多,有的国家几乎重写。
      赵国忠现在还担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化集成》(季羡林先生主编)编委兼西亚北非文化编主编,主要负责审稿,西亚北非文化编已出版了《阿拉伯史纲》《中阿关系史》《现代伊斯兰主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简明伊斯兰史》《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中国文学与阿拉伯文学比较研究》和《阿拉伯电影史》等。
      赵国忠现仍在为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班、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研究生班讲授《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概况》《中东问题概论》,并担任阿拉伯语系博士生和硕士生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近几年来,他每年为总参二部师职离退休干部和安立路军休所的老同志作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北非政局突变及发展》《阿以问题的由来和发展趋势》(也称为“阿拉伯之春”)《当前叙利亚局势和大国政策》等方面的国际形势报告。——《中外名流》第6期 纪实·访谈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