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展示创新先驱之路 收藏
2016-04-05 09:38|人民网 |

  纪念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展示创新先驱之路

 

 

  原标题:纪念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展示创新先驱之路

  今年是我国著名艺术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罗工柳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为革命美术事业、油画创新事业、美术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先辈,大型展览“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于2016年3月2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得到文化部、中国文联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及罗工柳家属的倾力协助。展览展出近400件作品以及大量文献资料,首次全面呈现罗工柳先生“一生为人民”的艺术历程,突出反映其探索中国油画发展之路的创新精神。

  此次展览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表精彩致辞,他认为罗工柳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中的一座的高峰,其艺术人生与时代发展紧密相连,其艺术思想与人民思想情感紧密相连,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艺术作品,展现出反映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亮丽光采,成为中国美术主流在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在美术教育事业上,特别是油画教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为中央美院积累了培养艺术人才的重要经验。范迪安还强调,纪念罗工柳先生就是要学习、弘扬他坚持为人民服务的艺术精神,学习他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学术理想,学习他在美术教育上的高度品德。

  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在展览开幕式上回忆了他当年与罗工柳一起到井冈山收集素材创作《前仆后继》和《毛主席在井冈山》的经历,靳尚谊感概罗工柳的艺术才华,这两件作品不仅很好地表现出革命的历史和内容,也很好的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实现艺术语言上的探索和创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山石当年与罗工柳一同留学苏联学习油画艺术,他认为罗工柳是影响了一代人的艺术家,首先他的艺术观和人生观给当时年轻人指明道路,此外,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这不仅体现在他的创作上,也体现在他的教学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致辞中更是将罗工柳的艺术创新加以提炼,他总结为:对西方的优长伸延之,以东方的精神改造之。

  回顾罗工柳的艺术历程,可以清晰看到他始终将个人艺术与国家、民族、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罗工柳在杭州国立艺专学习素描时自学木刻,抗战爆发后,他弃学从戎,从杭州到武汉,从武汉到延安,来到抗战最前线从事战前抗日宣传。他在延安参加“鲁艺”木刻工作团,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他自觉从“大鲁艺”中发掘创作灵感,将西方版画语言与民间年画结合起来,创作出一大批百姓喜闻乐见的版画作品,比如为赵树理小说《李有才板话》所作的插图版画,线条简练,形象生动,与小说浓郁的乡土气息融为一体。

  新中国成立之后,罗工柳积极投入塑造国家新形象的美术创作事业当中,率先创作一批革命历史题材油画,这其中就有他的经典代表作《地道战》、《整风报告》。这一系列作品是罗工柳多年战斗生活体验的凝聚爆发,通过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代表性场景的描绘,探索了革命现实主义美术的创作方法。这一系列作品虽然在技法上缺乏西方油画色彩的丰富力度,也被后来理论界评论为“土油画”,但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论为中国后来的主题性创作开一派之先河。此外,罗工柳积极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的筹建工作,推动学科建设正规化,他将深入生活和创作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将解放区和国立北平艺专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为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作出开拓性工作。

  1958年,罗工柳远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学习西方油画的创作方法和技巧,通过临摹、研究学习古典油画的造型技巧和表现力,学习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色彩语言。这些精心临摹、研习之作对我国五六十年代油画的教学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罗工柳对西方油画的深入学习,激发他对民族艺术价值的思考,萌发中国油画发展的新思路。留学归来后,他勇于创新,在西方油画创作语言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实践油画民族化,创作的《前仆后继》、《毛主席在井冈山》、《井冈山》等作品在油画写实技法中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元素,成为“写意油画”的代表人物。

  此次纪念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在战斗的前线、为新中国而创作、留学研究在苏联、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柳色长青,以时间为线索全面梳理罗工柳一路走来的艺术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为中国美术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并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呈现出一个形象真实清晰的罗工柳。展览汇集展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罗工柳代表作品,如脍炙人口的《地道战》、《整风报告》、《毛主席在井冈山》、《马本斋的母亲》、《李有才版画》等,此外《地道战》等作品的创作草图则是首次亮相。

  此次展览也是为迎接中央美术学院建校一百周年筹备的“百年辉煌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学术研究规划之一,铭记前辈的艺术人生,弘扬光荣的艺术传统,学习先贤的艺术精神,推动学院教学、创作和科研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开幕式当天下午,油画系主持举办了老中青艺术家及学生参加的“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教学与学术研讨会。

  展览将展至5月3日。

  附:中央美院艺讯网采访

  靳尚谊:罗工柳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重要的一位油画家,他的历史画创作已经载入史册,他 的《毛主席在井冈山》等作品中的风景跟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探索中西文化在油画语言上的融合,而且成功塑造了毛主席形象和井冈山的风景。

  范迪安:在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中,罗工柳先生的艺术人生和成果都堪称高峰,他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创作出了一批今天可以称之为经典的作品。什么叫经典?经典就是反应了艺术家所处时代社会发展变革的主流,同时又在艺术语言表现上达到了新的境界。

  这个展览叫“创新先驱之路”,着重体现罗工柳先生在人生不同阶段都以非凡的胆略来从事艺术创新。这个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紧紧抓住能够表达社会发展的重大主题,这跟他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形成艺术积累是分不开的;另外一个就是艺术形式语言的创新。罗工柳把民间木板年画和西方版画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革命的美术和大众的美术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入新中国,罗工柳着重在两个方面投入精力:一个是革命历史题材油画的创作,其中,《地道战》可谓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绘画的开山之作;此外,着重考虑中国油画发展问题,他将传统中国画、书法的笔意与油画相融合,集中探索油画民族风貌和中国美学的品格。这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如何坚守自己的传统,如何把传统和今天的感受相结合,走好美术的中国道路,这是有启发意义的。

  许江:我跟罗工柳先生虽然年龄相距很远,但一点都不陌生,在当年一片文化的荒原上,罗工柳先生的作品(印刷品)是我们艺术的甘露,是我们的头口奶,今天的同学很难体会这样的学习经历和过程。另外一个原因,我的老师全山石跟罗先生亦师亦友,在教学中讲了很多罗工柳的东西,所以我们对罗工柳先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他的艺术在中国艺坛上有两个大的影响,一个是革命主题性绘画,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主题性绘画,这条长河的源头就是由罗工柳等几位先生开创的。他最早的《地道战》就有一种戏剧性的表现方式,有的人刚刚从地道里爬出来,有的人正爬在梯子上,有的人趴在墙边,这开创了一个很好的风气。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他留苏的那批绘画,真正把西方油画的一些很好的语言带到了中国,并用他的能力进行中国式的改造。这都是我们称他为艺术巨匠的重要理由。

  全山石:我是1954年留学苏联的,罗工柳比我晚一点,当时他是研究生。虽然他比我大,但我们对艺术的很多看法都很一致,所以我们交往的非常好,成为好朋友。他是非常聪明、智慧的画家,西方油画的技法他都能很快的领悟到,而且进步很快。当时在列宾美术学院他有一个自己的画室,但他经常来我们班画模特,可能每个班他都去画过,回国之前,他还去很多博物馆临摹油画,这些临摹作品在今天的展览也有展出。

  罗安:虽然我不是学艺术的,但我能看出父亲对待艺术非常用心,比如他研究一个画册,他不仅看画是怎么画的,比如颜色、构图这些,他还琢磨画中每个人的表情、动作,他为什么会这么画,翻来覆去的想,他也是在这样不停的积累中才产生那么多想法。在生活上,他是一个乐天派,很喜欢小孩,也很有兴趣跟年轻人说说笑话,而且对很多新东西充满了好奇,我是学工的,经常做一些电子方面的事情,他就老想拆开看看,里面是怎么回事,他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

  

《芒市傣族青年》 水墨、水彩 38X22.5cm 1976年

  《芒市傣族青年》 水墨、水彩 38X22.5cm 1976年  

《井冈山》 布面油彩 284×223cm 1960 年

  《井冈山》 布面油彩 284×223cm 1960 年  

《郁郁葱葱》 综合材料 150×180cm 2004 年

  《郁郁葱葱》 综合材料 150×180cm 2004 年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