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生命的记忆——读冯晓华的《常青藤》 收藏
2016-03-25 14:57|中国文化联盟网 |
 
  进入盛夏,雨水便骤然勤快起来,湿漉漉的空气中散发着栀子花浓郁的清香。周末的午后,一张藤椅、一杯清茶,捧着一本冯晓华刚刚出版的散文集《常青藤》,在字里行间品读一个在文学旅途上虔诚跋涉者的人生感悟,让心灵徜徉纷飞,倒也是我等平凡人的惬意享受。
  随着一页页地翻过,闻着书页中散发出的缕缕墨香,作为冯晓华的同事和文友,内心自然是欣喜的。冯晓华在多个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干什么都是“入心”、“入迷”,努力追求事业的辉煌。工作之余的她爱舞文弄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常青藤》镌刻着她人生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记录着她的人生轨迹与文学梦想,也折射出她执著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年过半百的她站在岁月的岸上凝神回眸,看来时的路,捡拾快乐的童年,遥望曾经经历过的苦难辉煌,感受已逝的快乐惬意,体味着百味生活人间真情。人生之路是坎坷不平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坎坷的生活,又是无趣的。作者在《常青藤》的记忆中很少有苦恼、沮丧和抱怨,呈现给大家的是阳光、友谊、温暖和快乐,这是值得称道的。
  从丁香、樱花、格桑花、昙花、康乃馨、常青藤,到水乡兴化灿烂无比的千岛菜花,自然界的这些闲花野草在冯晓华的笔下,一个个如精灵般聪颖耐读。“细细品味,就应是花非花、草非草。”闲花野草折射出作者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句佛偈。
  居住在繁华喧嚣的城市,往往更加向往青翠寂静的山林。在冯晓华的作品中痴情登山远眺、游目骋怀、寄情山水的散文占了较大篇幅。登花果山、黄山、华山、峨眉山、天山、龙头山,游苏州退思园、杭州西湖、新疆吐鲁番,逛广州花城、七朝古都开封、牡丹花城洛阳,到出国观光旅游,作者的愉悦、情操、心灵,在幽幽的墨香中展露无遗。作为走马观花的匆匆游客,往往是从直感的角度去领阅山川之美,去品尝一座城市的滋味,难免浮光掠影。但由于作者是对情感的真情抒发,所以这些散文仍不失为良好的品读资源。因为它让读者足不出户便可心游万仞,目极八荒,观赏到千姿百态的人文景观、异国风情。心灵的记忆是最真诚的,人生旅途上的许多难忘的瞬间,恰如那濛濛细雨润物无声,不觉间会让你长了见识。
  流年似水。“许多的日子苑若赤脚行走在沙滩上,潮水过后,了无印痕。”人的生命就是一个过程,会像流星一般悄然滑过天际。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云飘云散、花开花落,来来去去演绎着生命的精彩。享受生命的惊喜,继承、创造生命的惊喜,为他人带来快乐,也为自己带来提升。冯晓华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对人生的理解和顿悟,对自我灵魂的审视和剖析,在《常青滕》里对我们娓娓诉说。童年的梦境、知青岁月的惆怅、温馨港湾的老宅、千般滋味的同学会、过年的热闹与寂寞、失去至亲好友的伤悲,生活中的趣事、乐事、开心事,这些从心灵深处流淌出的絮絮叨叨,自由自在地徜徉于作者的笔端,如同一首回荡在天边的牧歌,成为其生命中永恒的记忆。作者的生活平凡但不平淡,她在寻找生活的真谛中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一个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以往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留给我们的记忆。《常青藤》是作者对其生命的记忆,是其30年间匆匆走过的岁月里留下的屐痕履印。
  天道酬勤。一个学会吃苦的人,也就拥有了用微笑面对人生的能力。永远笑对生活,生活就会回报你灿烂的阳光。冯晓华对生活执著深沉的热爱,有了心灵上的一片绿洲,才有了《常青藤》。为岁月存照,是为了明天更加美好。
 
                           ——《今日文艺报》总第61期第三版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