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生的诗性表达——读杨希雪的诗 收藏
2023-12-07 21:13|中国文化联盟网 |

     杨希雪先生出生在广东信宜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现为英聘华人。他曾在国内读书,也当过教师,在香港打过工,移居英国后开过餐馆,人生经历坎坷,但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但杨希雪先生的确又是一位艺术家,在绘画方面,他开发了多种新画种,创造了健力士世界纪录。2008年,由于对艺术和社会的贡献而获得英国布朗首相推荐,被英女王授予MBE大英帝国服务勋章。他是英国的骄傲,但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我们祖国的骄傲。
    杨希雪先生是著名画家,但他也是诗人,他写写诗虽然晚些,但艺术成就不低,他不光是画廊主任, 而且更是诗书画艺术家。在诗的创作上,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寻,就这本诗集中的作品看,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他忠于自己的艺术与人生。现在我就他的诗歌创作,如诗中有画,有意境,有哲理等方面,谈一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当然这也许只是一种粗浅印象而已。
    杨希雪先生的题画诗,应当说都写得不错。如《题红梅》:“白雪茫茫一片红,凌霜傲雪戏隆冬;微微一笑嫣然态,顿觉春来一阵风。”梅花傲雪,画家画得较多,诗人也喜吟咏梅花,但杨希雪在这里题红梅,也是表达一种人生态度,寒冷中百花凋零,红梅确显出与周边不同色彩,并以笑迎对,等待春风,写得自然飘逸,毫无做作与刻意。在《红梅与绿竹》中,也有同样的描写:“虚度光阴又一年,隆冬雪地接冰天;绿衣浪子寒风舞,幸有红梅伴一边”。这里写绿竹的浪荡,虚度光阴,到了隆冬,只能在寒风中飞舞,不过有红梅伴一旁,也就不显得孤寂了。红梅在这里虽是衬托,却无形中成为了主角了。这两首诗,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同出,而写的却是一种人生。生活中,一个人不能一帆风顺,但有像红梅相伴,一生就是幸运的了。这对杨希雪先生的一生经历来说,的确也是真实的,而杨希雪先生喜欢红梅,也就是自然合理的了。
    诗不是记事,但读后却让人联想,这就是诗的意韵,达到一种境地,这就是意境。只有这样,诗才算是好诗。如杨希雪先生的《立秋——人过中年》写道:“梧桐无奈半山红,蜡炬光完一切空;人生白发非由己,也许蓬莱不见冬。”人生意味是多样的,立秋,以季节看,应是一种成熟,但也是距寒冬不远了,这是自然规律,但这里也是一种人生慨叹,人生如蓬莱就没有冬天吗?这是一种矛盾心理啊!在另一首诗《夏雨》中则写道:“沉沉闷闷雨连天,学子无神步不前;举目目中花竞茂,百花齐放百花研。”虽然也有慨叹,但环顾四周,却还有希望。这是写景,写季节,终于又有了新的境界追寻。杨希雪先生这类诗实际是写自己的一种感觉,诗意真实,却是积极的。联系创作者的人生体悟,这一切也是真实的,杨希雪先生的确是一个真正的诗人啊!
    诗不是用来说理的,宋诗有的曾包含着议论,后为诗人所忌病。当然,议论也有好诗,如苏轼写庐山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追求的就是理趣。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仍为许多人所欣赏。杨希雪先生的诗,并不重在议论,但议论起来,仍充满情趣与真实,并运用一些哲学的词汇,就更有哲理在了,他是画家,诗画同源,也常在诗中说画,充满理趣,从而看出,他不但是诗画大家,也是理论家。这与他的理论观念追求是完全一致的。如《空间》这首诗,是说在“画面空间大小在感受上的可变性”。诗是这样写的:“山峦起伏自然来,坑容迂回顺手裁;物体依存相对在,空间大小任君猜。”还有一首诗《抽象艺术变革》:“天外有天楼外楼,目穹千里解千愁;莺莺天地茶壶样,杯里风波也可忧;宏观天地存方寸,微小乾坤赏五洲;打开笼子游天地,尽是新图不易求。”这说的是“变象视觉艺术,”但画只能是取自然一小部分,让人去联想,这在视觉上就是把具象变得抽象,抽象中又可想到具象。绘画如此,诗亦然,道理是相通的。这类讲理的诗作,在杨希雪作品中是有一定分量的。
    当然,杨希雪先生的诗,题材内容是很丰富的,除了上面讲的外,也还有许多内容是他所常用的,如写山水,唱和,以及写童年,写社交,甚至写政治,写国际大事,都可入他的诗中。在表现方法上,用古诗、词的形式更多,也有自由体诗,还有趣味对联和谜语对联,以及谜语诗等等。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不同时代的特征,就有不同时代的语汇和内涵”,“我尽量避免把前人的诗句无端拉进我的时代中来,用词用句随便一点,不再过份强调平仄韵律,破坏了词语的完整意义”,“故读来顺口就好了,过份强调对仗,而是词句艰涩难明,实无此必要。”“诚然能做到平仄韵律皆好,易读易记易明,也就易于感人了。”这种事情,我基本上是赞同的。作古诗词,也是古为今用,不是为古而古。杨希雪先生一生经历多,见的东西也多,写诗只要是有感而发,坚守诗人写作灵魂,相信他今后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的。
                          2017年2月28日即定于北京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