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联盟网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著名国际艺术大师杨希雪艺术创作生涯纪实 收藏
2018-08-16 15:11|中国文化联盟网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著名国际艺术大师杨希雪艺术创作生涯纪实(作者:苑建国、崔民)

若问哪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之花在国内海外盛开,而且红遍国内海外的艺术园林?只要打开百度或谷歌搜索答案,便会知晓这位艺术家,他就是闻名中外的著名国际书画大师和杰出爱国诗人杨希雪。

走进杨希雪的艺术创作园林,他的书法艺术、国画艺术、油画艺术、水彩画艺术、微观山水艺术、变象视觉艺术、诗歌艺术带着清新的风扑面而来,那盛开的朵朵艺术之花令人叹为观止,独特的艺术美感冲击着人们视觉,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欣赏杨希雪的创新含量、学术含量、技艺含量、难度含量都极高的精美作品的同时,会对这位国际艺术大师倍加敬重。

查理期王子代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为杨希雪颁授大英帝国MBE服务勋章

杨希雪的书画艺术作品曾在中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和集体展。2012年8月杨希雪应邀赴北京参加北京第四节国际书法双年展,并作为贵宾为“双年展”剪彩。书法作品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展出,画作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收藏。这也是杨希雪继2009年应邀参加北京第三届国际书法双年展之后,第二次应邀参加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在英国杨希雪书画作品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十三幅,英女皇四幅,王子、王孙、王妃各一幅。一些国家政府及领导人和各国收藏家收藏的书画作品2000余幅。杨希雪创作的巨幅画卷《文化五千》,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2008年由于杨希雪特殊的艺术成就和对中英文化艺术交流的突出贡献,由时任首相的布朗提名推荐,荣获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颁授的MBE大英帝国服务勋章。

诸多新闻媒体对杨希雪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美联社、CNN、新华社等很多国内外报纸和网络,英国BBC和约克电视台,欧洲华人无线电视台、凤凰台,英国泰吾士报、独立报、卫报及很多地方报,世界华人报、百度百科网等数百家新闻媒体,多次对杨希雪这位国际艺术界的“千山独行者”进行了报道。杨希雪艺术作品花香飘万里,红遍海内外艺术园林。

毅力助他打开通往艺术圣殿的大门

毅力是实现梦想的桥梁,是驶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阶梯。成大事者,无不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杨希雪在艺术创作道路所显现出来的毅力是那么的惊人,是那么令人感动,正是这种超人的毅力,使他的艺术人生颇有传奇色彩。

杨希雪出生于广东信宜市新堡镇一户农家。三岁时父亲和叔父去南洋作矿工,成为留守儿童。他自幼跟教私塾的爷爷生活与学习。在爷爷的严格管理下,熟念了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很多诗词和文章,还要经常背诵,爷爷管理严,不准玩耍,否则就要罚写字。当时对诗词古韵并不完全明白,杨希雪长大之后明才完全明白了诗词容内,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诗词竟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杨希雪五岁时偶然见到上门给人画相的一对夫妇,很轻易挣到一斗谷米,比耕田人轻松多了,还可以到处走,又不愁两餐,多风光啊。打那以后,杨希雪开始偷偷地涂抹学起画画,梦想自己长大了能当画家。从那时起,杨希雪就对画画非常感兴趣,虽然作画条件奇缺,也难不到这个孩子。想尽办法,克服了难以想像的困难学画画,有时间就画动物,画大树,画河流。有时用树枝当笔,在地上画这画那。大人看到杨希雪都夸奖,哎呦,爱好读书、画画,你看看画得多像啊,真有天赋啊。

锦鲤图

杨希雪的艺术生涯是从深圳中学教美术课开始的。1953年底,杨希雪在肇庆师范春班毕业之后,被保送到广州市广雅中学附设的中学师资训练班化学专业学习,1954年毕业后分配到东莞中学任教初三级六个班化学课,兼初三丙重点班班主任,教学业绩获省教育厅公开通报表扬。1955年调到深圳中学化学与美术教师。当时的深圳宝安中学,刚从旧校址搬到现在的晒布岭新校址,条件非常艰苦,连教工宿舍都没有,晚上老师们只能将几张桌子拼在一起,就在桌子上睡觉,白天收拾了一下,就开始给学生上课。那天校长黎暖突然找到杨希雪谈话,提出让他兼任学校的美术课程,这可难住了杨希雪,因为他的专业是化学,美术只是他的一个爱好。尽管如此,杨希雪还是答应兼任美术课。他开始起早贪黑攻读一些美术书籍,在很短时间就开始给学生们上课了。毅力的品质让他很快的对美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美术老师,而且杨希雪的艺术生涯从1955年在深圳中学教美术课开始起航。现在回忆起这件事儿,杨希雪说,在教美术课的过程中,我也受益很多,成为我艺术生涯的起点,并走上了艺术创作的慢慢之路。    

1958年,杨希雪移居香港。到香港后,生活非常艰辛,为了维持生计,四处打工,学做衣服,贴补家用。几年之后,靠着勤奋的双手,在香港逐渐安定下来。在这个期间,入读哥伦比亚无线电工程学校夜班一年至毕业,拿到了人生第一份毕业证书。一边为求生存而忙碌,一边以极大的毅力自学美术。1965年,杨希雪入读香港“万国艺专”夜校,正式学习绘画,希望拿到证书去教美术。由于成绩优秀、天赋也高,他只读了约10个星期就让参加应届毕业生作品展,被校长周世聰和老师们誉为“非常有潜力的学生”而提前毕业。同时又跟多位名家如陈年柏、粱仲宪、梁伯誉、郑于一等老师密切交往,在亦师亦友中学到不少知识。   

1969年,杨希雪带着梦想远渡重洋,辗转来到英国东北部林肯郡港口城市格里姆斯比市。到英国后,他仍然是一边打工,一边画画。两年之后,杨希雪参加当地的艺术展览,他的一幅油画《晨雾》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就是这幅画让他在英国一展成名。1973年开办中国快餐店,1974年又开设杨氏美术馆,1975再开餐馆, 在此种环境中,仍然顽强地坚持艺术创作,由此可见杨希雪艺术创作上的超人毅力。经过不懈的努力,杨希雪的画得到了市场和美术界的认可,他在英国卖画也得到了一笔不错的收入。毅力支撑杨希雪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艺术追求的脚步,始终向更远的目标迈进。杨希雪在学习中外绘画透视理论之后,经过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垂直透视”理论体系。深圳的艺术评论家王晓波评价说,“西洋绘画,严格依循照相原理。其包含的元素有特定的光源方向和特定的投影、特定的立场、特定的焦点等。这些特定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变动,产生的结果都会不一样。而杨希雪的“垂直透视”理论,即无论从上、下、左、右哪一个角度来欣赏这类作品,不会有倒悬、倾斜、失重等感觉,这是他的理论的特别之处”。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杨希雪创作的毅力更是令人敬佩。1998年,杨希雪立志为华人争气,杨希雪决定创作一幅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作品,在英国的艺术圈内产生影响。在查找了资料之后,他决定画一幅200米长、1.5米宽的画。为了寻找这样型号的纸张,当地S&A艺术中心主人劳夫土啤先生联系一位纸厂的老板,对他的想法非常感兴趣,决定按他的要求提供纸张,全数赞助,杨希雪买纸就节省了7000英镑。水彩颜料500支,又获大勒冷尼公司全数赞助,又节省了3000英镑。当地一铁工厂又赞助了两个座架,当地扶轮会还经常提供足够的人力。但杨希雪的计划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因年纪大了不能太劳累。可是杨希雪在创作的过程中依旧没有动摇过。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每天在画室耕耘创作,历经8个月时间,一幅宽1.5米、长200米、重达94公斤的《鲤鱼图》问世,并先后展出于伦敦,格林士比和剑桥。该作品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西方艺术界引起了轰动。 

孜孜以求的杨希雪在艺术的王国里不停地博弈着,靠的是他的坚韧毅力,靠的是他的意志,靠他的独立思考,靠的是他的品质。他像战场上的战士,不论遇到什么艰险,他一直在勇敢地前行。

扎根沃土盛开艳世艺术之花

艺术作品起源是与人类情感和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凡是有作为的艺术家无不是扎根生活,从生活中汲取丰富营养,而翱翔在艺术星空。艺术家扎根生活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升华。杨希雪的诗书画艺术作品无不深深植根于生活,他的艺术作品是以生活为土壤的艳世之花。

杨希雪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他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知道鬼子的残暴和同胞流离颠沛的苦难。他读过私塾,放过牛、耕过田,当过三年半中学教师,又当过商场店员、工厂学徒工、汽车司机、公司文员,无论在香港或英国,一直在生活里行走。经历的世面太多了,见的东西太多了,生活积累也极为丰富。家庭生活有积蓄,过日子才不会窘困;人体存储营养,生命就不会枯萎。生活积累成为杨希雪创作宝藏,也成为杨希雪源源不断创作出闻名于世的精品提供了源泉动力。    

  

写生油画

诗的源泉是生活,没有生活是写不出好诗的。诗是来源于生活诗,而不是文字的堆砌,是真情在文字中的流动。《自嘲》短诗就是杨希雪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是生活对他感情的触发而引起的思考。诗中这样写道:“浪迹天涯遍五洲/丹青尤染几春秋/游蜂祗识花间转/何惧巢倾把蜜收”。试想,如果杨希雪没有国内四处奔波,又移居国外的生活经历与积累,不可能创作出这首饱含感情并充满意境的诗。杨希雪写的《人生与自然》:“黑夜残灯都觉亮/白天明月并非明/水月清时风在梦/镜花艳放日当空”。这是来自于对生活中自然现象的思考,诗句不花哨,以独到的视角、独到的思想,引起读者精神的共鸣。验证了有生活感受,才能有对生活的思考,才能有诗这个论断。细细品读杨希雪的诗,都是长在生活这块沃土上,生活味道非常浓厚,充满勃勃生机。

杨希雪的书画作品更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牡丹画,见其师法自然的功力,这师法自然的功力显然是他在生活中锤炼所得。观其杨希雪的牡丹画,一叶一瓣一蕊都是油然天成,犹如神笔般将天然牡丹花落然于纸上,这自然有深厚的生活功底相助。仔细欣赏他的山水画,极具自然之美,令人心动,感叹杨希雪对牡丹花观察得那么细致入微,才能画出那么栩栩如生,又是那么独特的牡丹花。

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就会更真实、更生动、更传世。杨希雪的国画艺术强调还自然以真实。他认为,好的书画,其动人的场面,磅礡的气势,以及局部的大特写,都应该有生活要素在其中,是令人陶醉的。要达到这样高度的境界,还须考虑到还自然于真实。由此可见,杨希雪对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有着那么深切体会,印证了艺术作品真实性,包括真实的感情,是来源于生活。他从英国带来的20公尺巨幅人文风情全景画长卷,是他开发了多种创新理论,技法体系,博取中西画艺术之长,秉承创作自由、平等、包容和谐、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发展理念,创造了多种画种画法,是施展十八般武艺的集中体现,是一座世界书画艺术的丰碑。这是400米《地球村》山水人文风情全景画长卷的热身前奏曲,不但凝聚了他的多种创新理论、技法体系,更凝聚了他的生活积累而产生灵感和智慧。 

杨希雪于1996年在英国写的“《当代中国画之我见》是一部力排众议,有独特见解的“万言书”。是什么底气让杨希雪写出影响深刻的“万言书”,这底气显然是来源生活积累及不断在艺术道路上的实践。杨希雪对“什么是中国画”、“对待传统的态度” 、“艺术发展多元化”、“忧虑和危机感”、“民族性的探讨”、“现代观念的探讨”、“艺术品与商品”、“对于笔墨的看法”等问题全面的进行了阐述,把握住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这是杨希雪长期艺术创作实践,并不断进行理论思考,极大地丰富发展了中国书画艺术内涵,为中国书画艺术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立下汗马功劳。

杨希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我作画是想通过图象的创作,去表达我对身边事物的理解,进而运用各种不同媒材的特性,以线条、色彩、结构、层次、机理、气韵等元素,去造就我自己认为美丽的世界,提供大众都感到美丽的一个场景,为自己为别人创造一个美丽的艺术空间,这样的作品,使我心灵得到满足,也能给更多人带来喜悦”。 其实,这正是杨希雪深入生活,理解生活,理解身边事物,创造精美艺术作品的真实体会。

 行走在中西艺术桥梁上的文化使者

深受喜爱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深度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往往来来自于作者的浓浓爱国情感。由于杨希雪远居英国,这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使他的情感世界极为丰富,这为杨希雪带着情感创作艺术作品助了一臂之力。这种浓浓的爱国之心不但体现在艺术作品上,还更多表现在积极参加国内的社会艺术活动中,爱国情怀极致彰显。  

优秀的诗书画作品是用情打动读者,真实情感则来自生活。情感是诗书画作品的灵魂,没有情感,就不会有诗书画作品的美感、魅力和感染力。杨希雪的诗,最宝贵的是诗中充满着来自生活的情感。“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乡音虽未改/人面几翻新/相见不相识/相谈一样亲/青丝添喜色/白发把心倾/酒浅情无底/更深话不停/健康互祝愿/多传外面经/饱暖无所虑/回来席上宾”。这是杨希雪1991年首次回国期间写的一首诗,表达那么深深的浓浓的思乡之情。杨希雪在1992年写的《旅程春梦》:“扑扑风情飞万里/从南到北又南移/故乡多是留连梦/试咏青梅竹马诗/遥想红颜依旧样/近看青发著肩披/篇章自是今非昔/那有时光倒转时/正是別时空自恨/安知藕断尚连丝/百里双程相送別/千头万绪伴分离/云涌心头皆旧事/欲言还止寄相思/古是有情成眷属/阴差阳错梦分飞”。诗中的浓浓思乡爱国之情,是旅居海外的杨希雪真情写照,正是这种真情展示,使这首诗歌充满深情,充满了相思的魅力。

大英博物馆收藏杨希雪画作微观山水

读杨希雪的诗词作品,可以感受到他一片火热的情怀。他对祖国,对民族,对乡亲,对朋友的爱,无不在诗中呈现。说他是一位爱国诗人,当受之无愧。如他依韵敬和马金锁老师于武汉写《与吴仁之共勉》:“梦里江山心上涌/有情黄鹤去还来”。游子之心,可见一斑;又如他写《首次回国访问》:“旧地庆重游/唏嘘数十秋/相逢皆白发/岁月不堪留”。二十个字中蕴无限意,一句“相逢皆白发”,让人无限感慨。这首诗语言流畅自然,有多层意蕴在里边;又如他写《旅程春梦》 :“仆仆风尘飞万里/从南到北又南移/故乡多是流连梦/试咏青梅竹马诗”。将一个归乡游子的心情写得亲切又活泼,是思乡诗中难得一见的好诗。又如他写《重返深圳》 :“故土重游数十秋/青山红叶诱人留/回春大地人情暖/旧友新知共泛舟”。将风景与心意揉在了一起,更是写出了一片丹心的游子真实情感。

杨希雪创作的书画艺术作品,更多的是不同角度注入爱国情怀元素,使作品生动起来,具有情的感染力、震撼力。1997年,香港回归,这令曾长期居住香港的杨希雪心潮澎湃,他兴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决定创作一幅画来展现对香港回归的喜悦。想来想去,他选定了鱼,他说:“鱼在中国象征着富贵、象征着和谐,锦鲤更是象征着锦绣前程的意思,用鱼作画是再好不过了。”为此,他精心画了10天,创作完成了1997条鱼,为1997年香港回归献上了一片深情厚意。 

杨希雪居住英国,又走访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他成为有一颗中国心的国际文化交流大使,像“一带一路”先知先觉的文化使者,跨国界传播着中国的文化,为中西文化交流鞠躬尽瘁,竭尽所能。杨希雪热心推广中国艺术,在大英博物馆,多次在V&A工艺美术馆,多个图书馆,多所大学,中学及小学,很多艺术会和社区,组织全英青少年书画大展,让更多的英国人欣赏、了解弘扬中国书画艺术的源泉。从 1972 年杨希雪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后,随后伦敦著名的英国艺术联合会摩尔画廊(Mall Gallery)、英国皇家水彩研究会、英国国家艺术会、大不列颠艺术会等艺术权威机构,圣安德鲁大学、丹范令博物馆、哈哈士博物馆等举相继为他举办了多次个人展览。大英博物馆还邀请杨希雪在“中国艺术研究日”作主题演讲。2017年11月8日,大英博物馆中国展馆重开时,又设了当代中国艺术专栏,把杨希雪的微观山水画展出于重要位置上,现在仍然继续展出,还收进最新出版的中国文物全集的当代中国艺术栏的首席位置。杨希雪在上世纪 90 年代以后,创建了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和后来的华人诗书画学会。1991年2月,应中国文化部外联局之邀,首次回国访问交流,在中央美院、北京画院、武汉美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广州民主同盟艺术家、深圳市民主同盟艺术家等进行艺术交流。1992年再应肇庆市政府邀请回广东为期两个多月的交流学讲学,为促进文化交流不遗余力,享誉艺坛。2008年,由于杨希雪卓越的诗书画艺术成就和对中英文化交流的特殊贡献,而获得时任英国首相的布朗推荐,被英国女王授予MBE大英帝国服务勋章。

杨希雪在记忆中有一件最让他激动的事儿,那是2005年11月9日,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访问英国,在圣占士宫接见华人代表,他有幸参加并与胡锦涛等领导人合影。这张珍贵的照片他一直珍藏,每当看着这幅照片就浮想联翩,想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想到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总有一种动力在推动着他,要为中国尽绵薄之力,圆报效祖国的梦想。他赋诗以诗志,满怀深情地写下了《龙头访英联想》:“龙头会英皇/龙尾旗鼓张/龙赴皇宫燕/龙友喜洋洋;龙运日中天/龙飞乃自强;龙狮大比拼/龙威震擂场;龙舞戏嫦娥/龙饮吓吴刚;龙心主团结/龙气促和祥;龙孙攻科技/龙子写华章;龙食鱼蔬足/龙屋斗堂皇;龙箭卫领空/龙舰保海疆;龙光射牛斗/龙辉耀八方”。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胡锦涛访问英国的振奋之情,对祖国日益强盛的自豪,字里行间流动着一片赤诚爱国之心。

2010年,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前夕,杨希雪精心构思,特意创作了一幅10米长的锦鲤水彩画《和谐图》,献给党的生日。这个10米长卷里有90条游向一致的红色锦鲤,一条代表一年,还有56条颜色不同的小锦鲤,象征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建和谐社会。2010年9月26日,献图仪式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隆重举行。总领事陆旭对他画作和爱国热忱给予高度的评价。

2002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瑞环访问英国,在伦敦多澈士打酒店单独接见杨希雪,交流中国书画艺术发展情况,高度赞扬并充分肯定杨希雪在促进中英文化交流方面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和所取得的书画艺术实践及理论成就,并与合影留念。2006年,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贾庆林访英期间接见了杨希雪,亦对杨希雪的艺术成就和对中英文化艺术交流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2013年由文化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基金会在北京举办的救助孤儿上学的慈善大会上。杨希雪已八旬有余,他从英国专程赶到北京现场参加捐赠活动。他的那具有独特情感的“山水画”和“锦鲤图”,格外生动耀眼,轰动了慈善大会。纷纷举牌,竞拍得一百六十余万元,全部捐助了教育基金会。杨希雪的作品饱含浓浓情感,但他此举更具爱国慈善的浓浓深情。由此可见杨希雪作品浓浓情怀和爱国的浓浓深情是一脉相承,两者的统一便是真正意义的大爱之情。

2016年初,应中国书法家协会邀请,杨希雪带领英国诗书画协会一行5人,回祖国进行艺术交流、讲学、参观、访问。中国文化书画联盟在北京成立,聘请杨希雪先生为联盟名誉主席,2018年7月14日,被聘请为中国民族画院华夏凤凰艺术研究会荣誉会长。他说,我本是中国人,愿为中国书画的振兴,为中英文化的交流做出应有贡献。他经常回祖国探亲访友,讲学汇展,进行书画艺术交流,为救灾、扶贫捐赠书画等活动,表现出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独具匠心走向艺术创新巅峰

从艺术家成长的规律上看,凡是在国内外有成就的著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这种艺术风格为世人所称赞和流传。杨希雪就是在国内外有极高名望的艺术家,被誉为国际著名书画大师,他的诗书画作品都有自己独到艺术风格及表现手法,这些独创艺术风格是经过60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不断的摸索而形成的,令人耳目一新。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杨希雪的艺术创新步伐从没停止,此乃为他艺术创作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的艺术营养,使他成为国内外书画艺术界的“常青树”。

杨希雪的艺术创作主张是明确的,就是我想我的,我行我的,我画我的,不跟着潮流走。他的诗歌创新是以生活为基点,多角度的进行,使诗创作不拘一格,多彩缤纷。最值得推崇的是,杨希雪在语言上的创新,他喜欢用最通俗的语言去写古体诗。他从不在古籍中去寻找词语,而是用通俗的语言和古体形式赋现代生活内涵,表现出真实的生活感情。杨希雪在诗的创作中,创新出用通俗语言与古体诗相结合的新颖表现形式,使古体诗具有了现代的气息,焕发了古体诗的活力。如,“远看河山多壮阔/近看尘土入毫微/大小景观相对在/自然造物显机理/隋手拿来隋地取/仼君摆布仼君移”。细读杨希雪这首古体诗,通俗的语言,散发着浓浓的现代气息,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为扩大古体诗阅读群体探索出一条新路。还如《人生与自然》一诗:“黑夜残灯都觉亮/白天明月并非明/水月清时风在梦/镜花艳放日当空”。杨希雪一语中的说,文字过份偏僻,钻了牛角尖,而使大众看不懂.或者在某古籍中引用一些很少为人知道的词义,其效果是会使读者疏远,该诗就很难逃过自生自灭的命运。它的不易理解,也就不利于记忆,也就少了流传的价值。

杨希雪在书法创作中,摒弃“抄袭”和沿袭的陋习,而是如一朵白云自由飞翔,多元的羽翼在朝拜缪斯的蓝空上放逐自己。他创造的杨氏书法,章法大气,尤其注重字的点划间架安排和字与字的布白,行与行之间的空白布置也独具一格。擅用点画与空白繁简长短之不同,使整体的大小疏密欹正各有差异。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书法创作中,善于独立思考,重视创造。他厌恶很多书法创作中的拿来主义,唐诗一首,摘句一段。杨希雪在书法创作时注重创造书法形式的同时,对书写的内容进行创作,提升所写的书法内涵,使书法艺术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杨希雪做到这一点,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在书法创作中,他不仅是能书能写,而且书写的内容创作也具有较高艺术水准,彰显出书法艺术家本身的生活底蕴和文化素养及艺术创新的能力。

杨希雪绘画艺术风格独特创新更是令人称道,到目前已经形成“垂直透视”“全方观景”以及最受普遍关注的“抽象具象统一、微观宏观统一”等九个“统一性”的艺术理论体系以致变象视觉艺术体系。杨希雪由传统中国画到西洋水彩画再到油画;由山水画、风景画、人物画再到动物画,他都独创出自己的风格。他在技法的创新也是独树一帜,创造了纸团印染法为主体的技法体系,发展了中国山水画的点、线、面、色的多元性;水彩画的晶体溶解排斥法;油画的布上混色法、分层迭色法;油彩速写法用于人体物体速写、建筑群体速写;毛笔曲线素描山水的羊毛皴法;水彩风景画的中西结合的泼彩法等。杨希雪的艺术历程彰显了东西方文化艺术融汇的共性,在香港生活期间主要是进行水彩画、中国画、油画的创作,表现出借鉴西法、创新求变的强烈意识。正是由于有了创新求变的意识和写生的扎实功力,使他在移居英国以后,油画、水彩画风景写生获得很大声誉。

杨希雪水彩画及中国画出凡入胜,从技法和理论上发展了中国画,建立了完整的技法与理论体系。这里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不但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作品创作技法体,而且又建立了自己的艺术理论体系。杨希雪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艺术家,他能够在创作实践中,进行艺术理论总结、研究、探索,撰写了《杨希雪的中国山水画观念及其发展动向》、《对传统的笔墨功夫观念和艺术语言的我见》、《论现代意识的社会基础及如何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理性艺术与大众心理状态对发展现代艺术的的影响》、《再论抽象与具象统一》、《写真变形抽象的探索》、《对诗、书、画的结合与书画分家的我见》、《论六法的局限性》等多篇论文。此外还有即将出版的论文多篇。同时,还出版了《杨希雪山水艺术论文集》、《杨希雪油画技巧与探索》《杨希雪抽象艺术变革》等多部学术专著。应该说,形成自己艺术作品创作技法体系,又建立了自己创作理论体系的艺术家并不多,是非常难能可贵。

山水画作品

新的艺术理论和技法为杨希雪创作世界最长水彩画卷提供了支持,他创作的《文化 5000》巨幅画卷,垂直透视可全方位观景,不但挑战了历史也挑战了未来。在实践中,杨希雪不断打破思维樊篱,谋求艺术创新,在艺术理论上提倡多元化,包括立意多元,媒材与工具多元,表现手法多元,点线面色多元;他还提出了对立面概念的统一性,包括抽象与具象统一,微观与宏观统一,艺术意识与社会意识统一等等。在一系列创新理论基础上,杨希雪创作了抽象山水系列、全方位观鱼系列、全方位观花系列、高空看大地系列、自然各种力量之间的争霸轨迹等《变象视觉艺术》系列等这些实践突破了中西传统绘画的理论技法和审美局限,开创了美学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别具一格的艺术创新的作品。这些实践突破了中西传统绘画的理论技法和审美局限,开创出艺术创作新天地。

屈指数来,杨希雪的艺术生涯已经有60多年了,在漫长艺术创作的路上,他改变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作画方法,为中国画传统创新奠定了基础,也作出了範例。时间已经进入公元2018年,杨希雪这位国际书画艺术大师依然还植根在生活里,依然还在艺术创新的路上奔波,依然是一个满腔爱国之情的文化使者,创作的艺术之花依然那么的红,红得那么鲜艳。目前,400米长卷《地球村》仍在进行创作中,此长卷充分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由此我们看见一位全能的闻名中外的著名国际书画大师,正行走在艺术创新的巅峰。

后记:

杨希雪的诗、书、画艺术成就受到了中国诗、书、画界有关人士和有关文化艺术机构及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17年9月间,杨希雪的好友,著名军旅诗人、作家、书法艺术家石祥将军和诗人、作家张浩,在得知杨希雪多年来已经创作了千余首诗、词和百余篇书画艺术理论文章和散文时,即热情邀请杨希雪在中国出版诗文集。石祥将军亲自担任《杨希雪诗文集》主编,并为《杨希雪诗文集》作序,全方位的支持《杨希雪诗文集》出版。在《杨希雪诗文集》策划、筹备和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中国民族画院、华夏凤凰艺术研究会、文化部艺术中心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看中国》栏目、新华社每日电讯《草地周刊》、中国网生活频道、中国文化联盟网、凤凰生活网等文化艺术机构和媒体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著名诗人、作家、诗评家,《诗刊》编委、编审朱先树、中国民族画院执行院长于蕾、凤凰生活总部与新媒体代表、中国民族画院华夏凤凰艺术研究会理事长、华夏凤凰艺术网总裁张跃民、著名诗人、作家、诗评家孙朝成等为《杨希雪诗文集》撰写文章。著名诗人、作家贺敬之、将军书法艺术家张序三、辞赋家、国学家、书法艺术家张昌俞、中国书画院院长杨国灿等27位艺术家为《杨希雪诗文集》题词致贺。当我们手捧起散发着墨香的《杨希雪诗文集》,就会看到杨希雪这位闻名中外的著名书画大师、杰出爱国诗人在生活里行走的身影,读到他对五彩缤纷生活的娓娓心语。他的人生经历、内心情感、思想境界以及艺术见解,跃然字里行间。我们对杨希雪这位行走在中西艺术桥梁上,始终怀有一片丹心的国际书画大师肃然起敬!

(作者:苑建国,著名诗人、书法艺术家,甲骨文研究专家。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甲骨文促进会会长、中国民族画院华夏凤凰艺术研究会会长、华夏凤凰艺术网总监;崔民:知名媒体人、作家,中国文化联盟网执行主编、中国民族画院华夏凤凰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2018年7月26日 北京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