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上九天摘明珠:著名人工宝石专家张道标 收藏
2016-03-24 13:30|中国文化联盟网 |

    走进人工宝石专家张道标研究员的家,看到客厅里茶几上堆满的各种人工宝石饰品琳琅满目,星光熠熠,目不暇接。什么改色黄玉、星光宝石、猫眼宝石、刚玉宝石、锆宝石等等,使人仿佛走进了海龙王的水晶宫。用这些人工宝石制作而成的各种饰品:项链和吊坠、耳环、戒指、手镯等,五花八门,品种繁多,饰品折射出的色彩有:红的、蓝的、黄的、绿的、紫的、白的……真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在这众多精美的饰品中,一个紫色的有三四公斤重的庞然大物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张老介绍说:“这是一截从炉子里生长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工艺加工过的人工大宝石。”而创造这一神奇宝石的正是张老和他的老伴。
    1931年5月2日,张道标出生于容县灵山乡罗逢村(现灵山镇仁勇村)。由于生于战乱年代,所以他的求学之路坎坷曲折。他在家乡读完初小,然后跟随伯父到桂林念高小。1944年,日寇入侵桂林,他逃难回到容县,到都峤上初中。抗战胜利后,他重返桂林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名牌的桂林高中。解放前夕,他又回到容县中学念高三,成为了容县解放后的首届高中毕业生。1950年9月,他被广西大学化工系录取。由于先后3次进入桂林求学,所以他把这段经历叫做三进山城,成为他人生历程中一段难忘的插曲。在西大,靠着助学金他读了两年书。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西大化工系合并到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急需大批科技人才,同年9月,按教育部规定他提前毕业,被分配到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工作。1958年8月,因系统内调整,他从沈阳调入新组建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此后曾在1984年1990年担任晶体研究室主任,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光阴荏苒,不觉之间就50多年过去了……
    1991年,为我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事业整整奋斗了41年之后,张道标退了下来。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他总想在有生之年,利用自己的专长,多作一点贡献。因此,他虽不再任长宁区政协委员,但仍参加长宁区政协之友社,继续参政议政,从科技角度来服务社区,反映民情民意。他还参加了上海市老科协,承担一些业务咨询和科普工作。到学校里对学生宣讲科普知识是他最开心的事,和孩子们在一起让他感到自己也年轻了许多。作为人工宝石专家,上海交大应用物理系聘他当兼职教授,主讲《人工宝石晶体生长技术》课程;金华康特曼水晶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华裕珠宝饰品厂、四川利平宝石有限公司等七八家珠宝公司礼聘他当技术顾问,解决各自公司在生产上的不同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夫妇很关心我国人工宝石的发展。2004年以来,他俩积极参加了梧州市举行的第一、第三届梧州国际宝石节人工宝石发展论坛,并在第三届研讨会上发表了《人工宝石研究的发展》论文,总结了人工宝石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另外,他还和上海晶生晶体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钛酸镧晶体生长技术及其应用》课题取得成功,获专利一项,并开拓了它的应用市场。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