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剑钧:在文学原野里耕耘精神 收藏
2016-08-22 09:35|《中外名流》杂志 |

         剑钧    本名刘建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现居北京从事文学创作。曾入选“新浪读书超强人气榜”作家,出版文学作品18部,480万字,现有12部电子书和实体书正在亚马逊、当当网、京东销售,并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文在线等媒体平台上线阅读,有两部长篇小说分别被哈尔滨和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成长篇评书。

 
       “跳出寻梦的小舟,迈着漂泊步履,去拉纤人生,拉着恩恩怨怨,拉着风风雨雨,去闯荡生命的诱惑……”这是10年前,作家剑钧创作的一首散文诗节选。当时,他的文学创作已是硕果颇丰,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散文集和散文诗集。10年过去了,许多当年的文友都已歇笔,而他依然在广阔的文学原野里寻梦,任凭风雨霜雪,交替着四季,浸染他的华发,但他的创作精力依然那般旺盛,尤其在北京的日子里,短短4年间,居然出版了10部书,且都是走市场的图书。他迄今已经出版了18部个人文学书籍,累计480万字,有12部纸质图书或电子书正在亚马逊、当当、京东网,或各地书店销售。作为剑钧的老朋友,我真为他高兴!我不禁想到了他这几句散文诗。是的,这么多年来,一叶寻梦的小舟,能拉动几多人生,能留下几多生命的诱惑?这只有在文学原野里默默耕耘的他自己才知道。
 
剑钧著长篇传记文学《守桥翁的中国梦》首发式
 
耕耘青春的梦
       “1998年剑钧出版了一部表现当代青年在爱情和事业上追求与探索的长篇小说《蓝梦》,他怀着对新生活的美好希冀和梦想,以敏锐的目光和忠于现实的笔触,牵引了一条条色彩斑澜的生命丝线,编织出一个当代青年发人深思的悲欢离合的故事。”这是一位有见地文友的述说,也是对剑钧苦熬数月,所问世的长篇小说开山之作的感念。
       画家晓戈应允日本友人的邀请,准备赴东京兴办个人画展,绯闻从天而降。是谁作祟?枕边人关颖与晓戈的婚姻出现裂缝,于是她借丈夫出国画展的导火线,把绯闻所带来的怒火点燃到省美协,直指晓戈的老同学,省美协副秘书长叶卉。而此时的叶卉和丈夫赵楠的情感已步入月过十五光明少的境地。如此这般,两个家庭四个人几乎同时摇荡于失去平衡的爱情小舟。他们什么时候才能稳住小舟,冲出感情搅拌的漩涡,驶向哪怕是不如先期的情感彼岸?
       梦,燃烧着青春的火焰,燃烧着未来的憧憬,燃烧着理想、信念、追求。这淡淡的蓝蓝的梦,犹如青年人浑身上下奔流的血管,是那么充盈,又那么富有弹性!这撩人情思的花季,被多梦绵绵地缠绕。是上天?是入地?是上山?是下海?牵引自己的灵魂,抖动幻想的翅膀,任意遨游苍穹,熨烫悠悠无垠的彩云。
 
剑钧著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智能之城》首发式
 
       在这之前的1992年,回忆的大门就撞开了《多梦的花季》。剑钧在这部散文集中写道:“那会儿,我们还年轻,可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啃着窝窝头,也会感到无忧无虑。记得当时,我会在半夜里从床上爬起,抓起笔,抢记下梦中一闪的诗句……”
       果然20年后,剑钧如愿出版了他的散文自选集《窗外窗内》。这是他的第四部散文集,收录了的散文作品99篇。《窗外窗内》以青少年为倾诉对象,以真诚来抒发美好情怀,以散文诗式的语言来进行景物细节描写,讲求文章的韵味,可给读者带来文字上的美感。这部书作为“中国新锐作家方阵·当代青少年散文读本”,一上市就获得不俗反响,并再次印刷。
       去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2015新学年家教图书《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在这部书中,剑钧以作家的浪漫对大洋彼岸女儿深情告白,用浓郁父爱回眸女儿一路前行的成长脚印,演绎了普天下父母对子女养育的呕心沥血,见证了孩子潜能出自本色平凡的教育真谛。这部书以老爸与留学女儿聊天的亲切语调和诗化语言来启迪心灵,诠释了儿女教育重在培养潜能这一科学命题,也在女儿身上延续了他曾经耕耘的青春梦。
 
在科尔沁博物馆
 
耕耘市场的“牛”
       文化艺术出版社重点推出的长篇小说《古宅》,于2000年元月面世,不胫而走30多个省市图书市场。2001年,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播讲评书名人达戚,在书店浏览到此书,立刻被磁吸。他按图索骥,与在北京的文化艺术出版社通电询问作者何方人士。“这部长篇很适合改编评书,不知您同意不同意?”出版社代表电台征求了他的意见后,立即着手二度创作。当年9月哈尔滨人民广播电台首播30集长篇评书《古宅》,并制成光盘推广,让很多人知道了剑钧的名字。
       剑钧以都市情感小说创作见长,先后出版了《爱情距离 》《情人规则》《心房的那把钥匙丢了》《蓝梦》四部都市情感小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有较好的市场效应。其中《爱情距离》和《情人规则》印数均过万册。仅以作家出版社《爱情距离》为例:这部书2004年1月刚一面世便打入了香港的图书市场和美国的中文图书市场。 新华书店.com网站在当年4月份将这部小说列入热点图书销售排行榜,位列第59位,新浪网读书频道12月将这部小说列入新浪读书阅读超强人气排行榜(文学类)第15位,共青团在线新书排行榜12月将这部小说列入文学类第9 位,《呼和浩特晚报》从5月13日起开始全文连载,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当年制作为41集粤版长篇评书节目播出,后又由香港文化公司制作成光盘销售。新浪网、搜狐网等数十家网站全文连载,百余家报刊和网站进行了作品推介或评论。从2009年12月起到2012年10月止,“天下电子书排行榜”已经累计下载《爱情距离》电子书达30.6459万次,位列第36位。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到剑钧作品的市场反响。
       近两年,剑钧在京又出版了《浪漫之都录梦》《天祚文妃萧瑟瑟》《我愿用温柔对你,赶走这个世界的阴霾》《潜能是大海,分数是浪花》《寻梦塞纳河》等面向市场的图书,让人们看到了作家的实力和勇于闯荡市场的“牛”劲儿。大凡走向市场并进入市场,为人赏识和购买的产品,可称作商品。商品,有可吃的,有可穿的,有可戴的,有可住的,这是人们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商品。这些商品可作用于人的血液、肌肉、五脏、骨骼和神经,以维持人的生命延续。书,作为商品的一种来说,它作用于人的大脑,指挥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如七情六欲等。剑钧的书文,已成为能动的精神商品,其走进市场的趋势,还有肥土又动的气象。
   
耕耘精神的见证
       文学是人学。文学只属于那些对人生深有感悟的人。剑钧辛勤耕耘于文学的原野上,他通过文学品味生活,感悟人生;他徜徉在人生的旅途上,通过文学寻找真诚,享受乐趣。人生的美妙,尽在文学的表现之中。著名作家魏巍曾送给他一联条幅:艺途无止境,但盼后来人。“我能够做这样的‘后来人’吗?”剑钧时时在扪心自问。
       2002年8月15日,内蒙古作家协会和当地文联联合召开“刘建军作品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高洪波、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内蒙古作家协会主席扎拉嘎胡和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发来贺电贺信。高洪波在贺信中写道:“建军同志近年间著述勤奋,认真思考时代,体察生活与民情,操几副笔墨,尤以长篇小说见长……”扎拉嘎胡发来的电文为:“刘建军同志是我区文学创作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他曾创作了备受读者欢迎的作品……”面对大手笔和名家的鞭策与鼓励,剑钧陷入沉思: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热爱文学是件很艰辛的事,而玩文学倒有可能成为一种时髦。他相信:文学只属于那些执着的人。
       年轻时,剑钧曾写下过这样的诗句:“扯起梦想的那叶风帆,去寻觅未来的那片云彩……”而今,他早已走过了青春的芳草地,梦想在他心中,更多的已是一种憧憬。2008年,剑钧来到北京从事文学创作,在继续长篇小说、散文创作的同时,开始涉猎长篇纪实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滨海光电交响曲》《中国智能之城》《黎明,我们出发》三部反映国家电网改革、发展的长篇纪实文学。几年间,他游走在祖国的大好山川,书写了大量讴歌时代的文学作品。
       《中国智能之城》是中国首部描写智能电网建设的长篇纪实文学,也是中国人打造世界级智能之城的绚丽多姿画卷。剑钧沿着追梦者的足迹写作,用两年多的时间,深入火热的生活,创作了这部24万字的作品。2012年7月27日,在他生日的那一天,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作家出版社、天津电力公司联合举办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智能之城》首发式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在首发式上说:“这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新班子组建以来,召开的第一次报告文学作品研讨活动。”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智能之城》以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的大视野,以细腻感性的笔触刻画电力人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时代风采。 
       剑钧发表感言说,“我将智能之城的建设者,看作是攀登世界级智能之城高峰的勇士,当登顶圆梦的时候,俯视来路上的艰辛和曲折,他们的感受一定会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愉悦。我想,这就是我写作《中国智能之城》有感了。作为一个局外人,我有幸受命采写这样一个能扣动我心弦的好题材,有幸结识那么多打造世界级智能之城的建设者,有幸感受一个写作者创作的快乐,这是我的福分,也是我的心愿。”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剑钧又创作出以七七事变和卢沟桥为历史背景的长篇纪实文学《守桥翁的中国梦》,他在一年多时间里,跟踪采访了书的主人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首任筹建处主任,抗战史学家郭景兴先生及相关部门和人士,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和抗战史实,在此基础上书写了一部弘扬主旋律和民族精神的文学作品。 2014年9月,由中国散文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共宁河县委宣传部和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主办了长篇纪实文学《守桥翁的中国梦》首发式暨研讨会。不久,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文学评论《壮哉,守桥翁》,并做了如下评价:“《守桥翁的中国梦》以‘民族魂’作为书魂贯通全书,笔法老练,景物如画,极摹人情世态,备写悲欢离合,成就了一部民族英雄的传奇。”我想,这样的评价,也正是对剑钧在文学原野上耕耘精神的鼓励与鞭策。我在远方真诚地遥祝他,在日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以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中外名流》第16期人物·探索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