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联盟网

赵勇:翰墨生辉 谦谦为人 收藏
2016-07-03 11:19|《中外名流》杂志 |

 
        赵勇    1951年生,吉林公主岭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五次、中国楹联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长、世侨书画院院长,中国城市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席。2007年被中国书协评为书法进万家全国先进个人。
        作品参加由中国书协和总政治部主办的全军第一、二、四、五、六、七届书法展览及全军第一、二届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展等上百次展览。在军事博物馆举办过“赵勇书老子道德经展”。两次参加李铎师生展、参加过“空军八人书法展”“名人名家三十人书画展”“首届中美书画艺术国际交流邀请展”等联展。
        出版专著《郭沫若书法初探》《中国古代兵法字帖》《赵勇书作艺术》《赵勇书作刻字选》《赵勇写真》等。书法作品及辞条被收录200余部书画集及辞典中。


        与书法家赵勇交往,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待人平和,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但细观其书作,却感觉他在书法艺术上造诣深厚,格调高雅,颇有谦谦君子之风。
        赵勇,1951年10月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1969年参军入伍,空军大校军衔。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如今年过花甲的他虽然早已经离开军营,但仍坚持以其艺术专长为军队建设发挥余热,而且他还身兼数职,如出任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及书艺委常委、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诸多社会职务。纵观赵勇走过的艺术之路及其作品特点,笔者认为,赵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取法高,路子正。赵勇从小天赋聪颖,自幼喜欢书画,青年时便展现出在艺术方面的天赋。他通过自学,达到了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水平,他所画的主席像很是传神。后来他专事书法,痴迷郭沫若书体,除了收藏郭氏书作,并大量临写。参军入伍后,军队更是锻炼出他极强的工作能力和宽广的胸襟,同时,也让他在政治理论、文化知识和书法艺术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是因为他对郭沫若书法的喜爱,使得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拜师于当时对研究郭沫若书法最有研究的书法大家李铎先生。在李铎先生的指导下,赵勇确立了正确的习书方向,他开始静下心来,下功夫临习古代书法名家之作,并从中汲取营养。通过长期的潜心研究,并深入思考,赵勇终于形成自己的书艺风格和笔墨语言,也使他跻身于中国书坛当代名家之列。赵勇的恩师李铎早年曾如此称赞他:“勇君文笔清正,尤以政事见长。偶论书事,亦每出新意。观其习书数十年孜孜以求,真草篆隶,广为涉及。作品凝重老练,朴茂沉雄,用笔拙中见雅,畅达清新……”



赵勇隶书    自作学书有感诗12首

 
        赵勇在下功夫临习古代书法经典碑帖的同时,也向当代书界名家虔诚取经,得到了当代书法大家沈鹏、欧阳中石、刘炳森、林岫等诸多前辈的悉心指导。同时,他还在中国书法函授大学作为首届优秀毕业学员完成了书法专业的学习。
        二是赵勇书艺全面,真草隶篆,诸体皆擅。无论是蝇头小字,还是鸿篇巨制的独字榜书,他都能驾轻就熟,挥洒自如。赵勇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并精通诗词格律,堪为全能型、知识型的书法家。其在书法创作上经常以自己撰写的诗词楹联来进行创作,便体现出他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造诣。尽管赵勇能够书写各种书体,但他尤偏爱“汉简隶书”,对其研究用功最深,具有相当深厚的艺术造诣。在他的同一幅书法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用不同的书体创作完成,有时还配有他撰写的诗句。
        三是赵勇的书法既有传统,又有个人风格创新,能够达到雅俗共赏。赵勇认为,作为书法家,必须临写古人,继承传统,但也不能光处于临摹古人的阶段,必须在临古人后再从古人的书体中走出来,形成自己的风格。赵勇说,为了能让今人更容易辨识他写的汉简隶书,他并不是完全承袭古人,而是对一些今人难以辨识的古字进行了一些创新,但同时又要符合汉简隶书中的书写特点。



赵勇隶书    自作抗战排律诗  198CM×98CM

 
        从他的书法创作中可以看出,他既继承传统,从传统中不断吸收养分,又敢于创新的艺术追求,但无论是怎样的创新,都没有矫揉造作之气,始终离不开传统的法度。赵勇在书法创作时总是对一幅作品的章法进行深入的构思,力求有所创新,呈现出更多的内容。例如,他对书写老子道德经上的一大创意是,每一幅书作至少由正文、释文两部分组成。正文统一用简帛笔意的隶书创作,贯穿始终,释文用小楷、行草书创作,对每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分别以小篆、楷书、行草等书体写成榜书,起引领导读作用,并巧妙地揉合在正文和释文之间,这样在章法上构成了红黑两种颜色的字体块面布局。再如,他在一个斗方上以行草书写“德不孤,必有邻”这几个字时,有意识地夸张书写了其中的“有”字,把“有”字写得特别大,大到一个字等于其它两个字的高度,这不能不说赵勇试图在进行一种创新。
        无论其用笔,还是谋篇布局,赵勇的字都显示出一种气势和力度。无论是豪放的草书,还是不激不厉的行书、楷书,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笔下有一种深深蕴含着的力量。观其创作,他有时行笔沉稳缓慢,如书写汉简楷书,线条浑厚凝重,而又悠然自得,将中锋、侧锋巧妙安排,张弛有度;有时他搦管染墨,在挥就一篇草书时,时缓时急,或如潺潺流水,或如江河奔流,急转之下,一气呵成。



赵勇隶书   自作廉政建设诗联13首 243CM×68CM

 
        在笔者看来,赵勇其实不只是一位造诣深厚的军旅书法家,也可以说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书法出版家。他在从事书法艺术的同时,还担任《中国诗书画印》《书画联谊》等一些刊物的主编,出版了大量书画类刊物,为许多书画家撰写书评、画评,并且著书立说,发表自己在书法上的研究成果,如他的《榜书谈》便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的必选课文来研读。尤其他对李铎的书法艺术进行了很全面的研究,曾搜集并编辑出版了诸多关于李铎书法艺术的图书。不仅如此,作为中韩书画家联谊会会长,赵勇在组织书画活动方面具有非凡的能力,充满了热情,组织过诸多国内外重大书画活动,堪为一位杰出的书画活动组织者。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作为当代军旅书法家,赵勇以为人民服务为创作之宗旨,多年来他坚持艺术为社会服务,多次积极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送欢乐下基层”、中国书协组织的“书法进万家”和“书法下基层”等活动。近一二十年来,他每年年底都要带领书画小分队,深入基层部队,为战士和退伍老兵现场创作,累计有上千幅作品。此外,他还向希望工程、妇女基金会、残疾人基金会等捐赠了上千幅作品。2007年他被中国书协评为“书法进万家全国先进个人”。然而,在当下人心浮躁的社会中,赵勇却保持冷静,他没有急功近利,也不想方设法地谋求名利地位,但却甘愿为他人担当人梯,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名利,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说固然重要,但也许在赵勇的心中更愿意保持一份宁静和平和,使得他心无旁骛地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中外名流》第15期人物·探索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扬希雪官方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苑建国官方网站
中国榜书研究会
中国经济文化传媒网
新华财经网
新闻访谈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东方融媒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