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联盟网

创业史》唯一活着原型谈话剧《柳青》:再现了柳青精神,我们皇甫村感谢你们 收藏
2018-12-05 10:44|未知 |

      刘田民是谁?读过《创业史》的人都知道,小说中高增福和才娃是一对父子,那个苦命的没有了女人的高增福一个人拉扯着两岁的独生儿子才娃,却又时刻保持着对党的热忱。高增福的原型,就是刘田民的父亲刘远峰,才娃就是刘田民。在柳青1952年来到皇甫村的时候,刘田民不到六岁,为了更加饱满地塑造高增福这个人物,刘田民被艺术地缩小了近四岁。而在柳青深入皇甫村的14年间,刘田民也从一个时常被父亲夹在胳肢窝去开会的孩童,长成了一个能顶大人使唤的半大娃子。如今,他已是《创业史》这部小说中唯一活着的人物原型。

刘田民回忆,小时候“我爸和我柳青伯,家斌叔经常为研究发展大队的事情开会,有时会一开就是一晚上,记得有一次晚上下着大雪,我柳青伯,家斌叔来我家研究大队的事情,说了半夜,我都睡着了,后来他们要走我爸去送,我醒来了,那时候有狼啊,人晚上出门都拿着棍子,送他们出去我都可以看见狼的眼睛在黑夜里发的绿光。但他们不怕,说说笑笑就走了。其实为了集体的事情他们啥也不怕!”刘田民老人很有感触地说。

往事一幕幕袭来,1960年1月,柳青拿到16065元稿费,这在三年困难时期,对贫穷的农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柳青把这笔巨额稿费支票交给了王曲公社社长董亭芝手里,全部捐献给了王曲公社建起公社农械厂。1961年,柳青开始动笔写《创业史》(第二部)。为了皇甫村民及早用上电灯,柳青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支5500元稿费,为皇甫村拉上了高压电线、竖起了电杆,通上了电。而他的家人一样和当地农民吃糠咽菜,子女上学一样和农民的孩子拿冷红薯当零食。那年过年,生产队杀猪分肉,剩下二斤四两肉,队长给柳青送去,柳青坚辞不受,实在没办法 ,队长只好按市价卖给柳青。讲到动情处,老人的眼里溢出泪花。

让外人惊讶的是刘田民老人为柳青守墓,一守就是近四十年。

“因为俺心里很爱俺柳青伯伯,所以俺也愿意给他守墓”。1978年6月13日,62岁的柳青在留下了一部未竟的不朽之作《创业史》后,因病去世,这部反映土改之初我国农村变革缩影的巨作因为缺少了后半部分分外让人遗憾。而柳青在北京去世的消息,对于时年32岁的刘田民来说,如今想起来依然情不能自已。当时已有三个孩子的刘田民,家里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柳青去世前的1977年春节,当时已经病重的柳青托人给三个孩子一人捎了一百元压岁钱。“当时的土豆一斤才两三毛钱,三百元可是一笔巨款啊……”说起多年前的这个细节,刘田民满眼的感激。

1990年6月11日,也就是《创业史》中梁生宝的原型王家斌临去世的两天前,弥留之际的王家斌托人捎话让刘远峰父子去一趟他家,在病榻上,虚弱的王家斌看着刘田民,老泪纵横,断断续续的给刘田民交代了两件事,“一是曾经关系很好的三个人,如今就快要剩下你爸了,你要替我和你柳青伯照顾好你爸;二是你爸将来身体不行了,你要守好你柳青伯的墓,把你伯的精神传承下去,《创业史》就有后人了”。交代完这两件事的两天后,也就是柳青去世后整整12年后的同年同日——1990年6年13日,梁生宝也跟随柳青而去。

逝者已矣,而他生前托付的两件事,刘田民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刘远峰2003年冬季去世,刘田民从和父亲一起为柳青守墓,到只剩他一人守墓,他也从未想过放弃。数十年来,只要有人来参观,刘田民都会步行两公里路,爬过一架缓坡,去给参观者开门、讲解,有时候还会把远路而来的参观者带回家吃顿饭,没有人参观的时候,刘田民会时不时利用空闲时间去墓地拔草、打扫卫生,以保持墓地应有的洁净。这几年,随着大家对柳青精神的敬仰,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刘田民有时候甚至忙得饭也顾不上吃。2016年柳青诞辰一百周年,一年间仅接待参观人次就达203次,最多的时候一天跑过5趟。这期间,从步行到骑自行车,再到儿子给买了电动摩托车,在这条从村里通往塬上的两公里路上,刘田民把自己走成了古稀老人。

话剧《柳青》剧照

最近让刘田民非常感动的事情是西安话剧院将柳青的故事搬上了话剧舞台,在这之前剧院的主创人员到长安区采风,与他聊了很多。近日,他专门到西安观看了话剧《柳青》,在观看的过程中刘田民止不住的落泪,话剧《柳青》生动再现了真实的柳青,将柳青的精神真挚的体现,他心里想着柳青伯。也是在这次演出后,记者在上演话剧《柳青》的新城剧场采访了刘田民老人。

刘田明接受采访

记者:今天看完话剧《柳青》,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刘田民:看过《柳青》后,我很感动,在观看的过程中我多次落泪。这个剧本写的非常好,演员也很卖力、很刻苦,导演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任院长在这个事情上,仅我知道她就去过皇甫村很多次。任院长这次将柳青搬上话剧舞台,为陕西、为西安人民出了力了。我代表皇甫村两委会感谢所有的演员、导演、编剧、话剧院的领导。皇甫村人民现在很感谢你们。

记者:您是《创业史》人物的原型之一,在您的记忆里,有哪些事情让您对柳青印象非常深刻?

刘田民:我柳青伯到皇甫村来我一直叫伯,我马崴姨其实跟我母亲同岁。我母亲四九年不在了,就是我跟我父亲相依为命。在这个情况下,他俩照顾我,我父亲要是到县上开会去了,也是我马崴姨和柳青伯照顾我。在这个事情上头,他俩对我有恩。我为柳青伯守墓也是为了报恩。

记者:您感觉柳青为皇甫村留下了什么?

刘田民:他在皇甫村留下了他的一切。《创业史》创作的钱(稿费)就跟话剧里的剧情一样我马崴姨确实是有些意见,但是我马崴姨也是共产党员,她还是服从了组织,服从了我柳青伯。柳青伯在皇甫村不光是捐献了这16065元钱,皇甫村在危难的时候,给群众按电线的时候,他又向中青社借了5500元,所以他是一心一意为党工作,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幸福着想。皇甫村人民提到我柳青伯没有不落泪的。好人,真是个好人,我都无法形容这一点。我在各个大学也做过报告,关于我柳青伯这个人,我做报告的时候,学生落泪,教授落泪,老人落泪。我今天跟媒体说,我现在正在整理他的(柳青)一些东西,我父亲当时给我留下了些东西,留下了日记,还留了一部分村上的开会记录,我现在正在整理当中,我整理完以后,我会向社会宣布。

话剧《柳青》剧照

记者:您觉得现在话剧《柳青》的表现,达到了你想象的状态了吗?

刘田民:达到了,这部剧确实展现了我柳青伯在皇甫的真实生活。我被感动了,这些是我经历过的事情,有些人不感动我肯定感动。

记者:是什么让您数十年如一日的为柳青守墓?

刘田民:小时候我柳青伯跟我马崴姨,在我生病的时候都给我看病。我在上小学时,我父亲在外开会,我柳青伯把我用自行车驮着到高干疗养所看病,在这个情况下可以说,他在这里代替了我母亲跟我父亲的工作,也可以说他这些行为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父母作用。

我父亲在世的时候,打扫了七年卫生,我也帮忙。我父亲去世后,我就全力负责把墓守好。是我柳青伯培养了我,是我柳青伯教育了我,是我马崴姨影响了我,我已经入党四十七年了,我咋能不跟党走呢?我咋能不向他学习呢?我把墓管了的这几十年,我没有要国家一分一文。我再穷也不会做缺德事,我儿子也不会做缺德事。我柳青伯在世的时候给我说,永远跟着党走,你的后代要传承下去,只有跟着共产党走,这条道路才能走通,这条道路是金光大道。这是我柳青伯教育我的,所以我的小孩儿的成长我也很高兴,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可以给你说,我的孙子也考上一本了,我的二孙子考上长安一中了,村上人都很羡慕我,这可以说是我柳青伯跟我马崴姨在天之灵对我的一种照耀吧。

话剧《柳青》剧照

记者:您感觉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像柳青学习什么?刘田民:年轻人应该向柳青学习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有责任,要建立国家责任感,人民责任感,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这是我个人认为的。现在的年轻人不要贪图个人享受,也要实事求是的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记者:如果能再见到柳青的话,您想对他说什么话?

刘田民:我的伯,我永远跟你走。你走后,习主席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头提到你,在十九大上头又提到你。我想我伯在天之灵应该安息了,我也感谢中央,感谢习主席,我更感谢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因为习仲勋见了我两面,把我也照顾了,还给了我五斤挂面,我把习仲勋要叫大伯,那时1913年的事情。

我会永远忠于你,我永远忠于人民、忠于党。我要继续干下去,在我有生之年,把宣传柳青思想做好,把群众工作做好,为党的事业,为人民事业继续奋斗。

话剧《柳青》剧照

------分隔线----------------------------
友情连接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合作单位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网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网
中国乡土诗人网
红色文化网
中国产业网
中国访谈网
红网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联盟成员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相关操作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高级搜索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